在商南縣城關、青山、富水綿延50公里的環行帶上,龍頭屠宰企業、飼料廠、良種繁育場、規模育肥場、畜沼綜合發電廠、有機肥加工廠、大棚菜、無公害茶園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走廊漸顯雛形,這是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豬產業帶來的效應,也是商南縣城循環經濟核心區、富水生態科技產業園、金絲峽旅遊示範區、丹南礦業園區四大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中的一個縮影,為商南農民開啟了增收致富的大門。
商南縣地處秦嶺腹地,位於鄂豫陝三省交界處,無工業「三廢」污染,是發展現代「綠色無公害」農業的理想區域。2008年被確定為陝西省第二批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豬產業示範縣以來,該縣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和「板塊發展、區域推動」的發展思路,以畜-沼-菜(糧、茶)綜合利用技術為核心,養殖場污水生產沼氣,沼氣做飯發電,沼液發展大棚菜,沼渣直接上田,畜糞製作有機肥,有機肥支撐優質茶園,走人畜分居和產業發展與污染治理並重的循環經濟路子,科學規劃,加快建設,成效明顯。該項目建成後,將新增商品豬出欄70萬頭、大棚菜1000畝、高產茶園1萬畝,新增產值7.3億元、利潤0.9億元,人均增收391元;生豬良種率由項目實施前的20%提高到90%,生豬出欄率由98%提高到200%,養殖效益提高1倍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倍增工程」。目前,在該產業走廊上聚集了現代農業生豬產業等涉農項目的80%,已建成3萬噸飼料廠1個、5萬噸有機肥加工廠1座、600頭二元商品代種豬場2個、千頭育肥場4個;已開建百萬頭生豬龍頭屠宰企業1個、800m3
沼氣發電廠1座、千頭純種擴繁場2個、600頭二元商品代種豬場2個、萬頭育肥場5個、千頭育肥場17個,新增年出欄200頭以上規模養豬戶100戶。圍繞該產業帶上生豬產業鏈條的快速延伸,加速了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步伐,催生了「畜-沼-菜(糧、茶)」循環經濟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養殖環境污染和人畜混居的落後問題,實現了人、畜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了農牧業的良性循環,使生豬產業真正成為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
按照「政府領導、財政牽頭、部門參與、縣級實施」的工作機制,商南縣成立循環經濟產業建設領導小組,財政、畜牧部門緊密配合,實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條龍服務、一跟到底」的管理模式,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縣委、縣政府先後
8次召開政府常務會或現場辦公會,切實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縣財政預算20萬元項目專項經費,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結合畜牧獸醫體制改革,該縣組建了畜牧技術推廣、動物疫病防控、畜牧獸醫執法三大工作體系,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恢復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的全額財政工資,並將村級防疫員工資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基本上解決了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技術服務和防疫工作的「瓶頸」問題,為產業騰飛插上了翅膀。為了進一步將「企業+協會+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推向深入,他們在產業走廊上組建「同興、宏偉、農發」3個養豬專業合作社和「便民、農發、玉生、貴華、王家莊、馬家溝、王家樓、桑樹」8個人工受精站點,為廣大養殖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配套服務,積極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降低生產成本,規避市場風險。
為確保現代農業生豬產業項目建設能夠帶動和促進廣大農民持續增收,他們一方面結合專業示範村建設,將資金小、積極性高的農戶集中起來建小區,採取離戶不離村的辦法,以
5戶以上為單元,集中區域,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分戶經營,實行科學化飼養、程序化免疫、無害化排放,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這種模式以1個600頭基礎母豬「商品代種豬場」為核心,以若干個養殖小區為依託,以規模養殖戶為載體,以「養豬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建設萬頭生豬示範村為目標,種豬場向小區和規模養殖戶以優惠價格提供仔豬,養豬專業合作社進行飼料供應、技術指導和育肥豬銷售,形成利益互補、風險共擔、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現代農業生豬專業示範村。另一方面結合萬頭養豬場建設,將有技術無資金的農戶組織起來,採取進場租賃、集資入股等形式,緩解農戶資金不足的困難,由豬場統一招標,按低於市場價20%向場內養殖戶供種,按高於市場價5%將育肥豬統一收回外銷,實現公司與農戶的雙贏格局,促進農戶穩定增收。
在項目運作過程中,堅持實行縣、鄉、村、項目單位四級公示制度,對項目主體、建設內容、資金支持等逐項進行公示,確保項目規範運作。同時,在項目申報和項目驗收上,嚴格審核把關,對違反建設內容、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以及未經審核擅自引種的,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能達標的,取消項目資格,變更項目主體。項目實施結束後,採取項目單位申請,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專家組現場驗收,做到項目管理規範有序。該縣先後制定了《推進畜牧產業突破發展的意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豬產業的決定》等優惠政策,在縣財政相當吃緊的情況下,每年拿出
200萬元,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支持以生豬產業為主導的畜牧產業發展,並在土地、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同時,籌措整合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支農資金2000餘萬元,以中、省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875萬元為引導,吸引社會資金1億餘元投入現代農業生豬產業項目建設,充分發揮了現代農業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槓桿撬動效應,大大推動了現代農業生豬產業項目的順利實施。(蔡海成葉華明周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