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的三大技術類型之一,淺層
地熱能利用在我國的發展已有10年多,其技術類型涵蓋土壤源熱泵、地下水源熱泵、地表水源熱泵、淡水源熱泵、海水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多個方面,以其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範圍廣等特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截至2008年底,全國地源熱泵應用建築面積達1億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25%。
2006年,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和《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規定》,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財政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包括
太陽能、淺層地能在建築領域的應用。經過幾年的發展,今年這項工作已經由單個項目示範向城市區域示範擴大,實現由點到面的轉變,時機成熟後將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日前,就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的發展前景、執行中的困難、未來的政策方向以及地源熱泵的發展和未來走勢等話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巡視員武涌在辦公室接受了專訪。
武涌透露,為科學穩步地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財政部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即從項目示範,到城市示範,再到全面推廣。在今年已經實現由項目示範向區域示範的第二步跨越,改進以往的支持方式,實施「城市示範」和「農村地區示範」,將資金切塊下達到地方,實現由點到面的轉變。這標誌著我國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工作從抓單個項目示範到抓區域整體推進,統籌兼顧城市和農村,推進模式實現跨越。
同時,武涌還指出,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還需繼續採取「政策引導,市場推進」的機制,特別是要完善
經濟激勵政策,通過引導和刺激需求端的消費,運用市場化的機制促進企業參與和投入,最終形成相對完善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另外,武涌坦言,在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障礙。比如在推進的初期,由於缺乏大規模推廣經驗和既定的模式,因此確定了「三步走」戰略。此外,還存在相關技術標準不完善、經濟激勵政策不健全、能力建設跟不上、施工運行管理監督不到位等多個障礙,因此發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築領域應用不可能一哄而上,而要採取「積極穩妥、穩步推進」的策略,從低端應用到一體化、集成應用,從單個項目到區域規模化應用,要從實踐中摸索和總結經驗,要從中央到地方逐步形成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的五大體系,即法規政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應用模式體系、技術產品體系、能力形成體系。
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三步走
為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法》和《國務院關於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財政部提出發展太陽能、淺層地能、
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實現替代常規能源1100萬噸標準煤。
為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放大政策效應,實現財政資金運作機制的創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財政部下發了《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城市示範實施方案的通知》(財建[2009]305號)和《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財建[2009]306號),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城市示範」和「農村地區示範」,首次把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向農村地區推進,旨在改變我國農村地區的建築用能現狀,這標誌著我們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工作從抓單個項目示範到抓區域整體推進,統籌兼顧城市和農村,推進模式實現跨越。
從實施的戰略來說,我們採取「三步走」戰略,從項目示範,到城市示範,再到全面推廣。推廣的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類型包括太陽能光熱利用、
光電利用、地源熱泵和地源熱泵與太陽能複合技術。
截至2008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財政部已組織實施4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項目,共371項,示範面積4049萬平方米,
光伏發電示範裝機容量6.2兆瓦,國家財政總補貼金額約為27億元,項目覆蓋了27個省/自治區、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促民生」的戰略部署和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發展形勢的需要,適時調整了示範方式和內容,啟動我國「太陽能屋頂計劃」,開展了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示範,評選出技術先進成熟、經濟合理可行、與建築一體化程度高、可規模化推廣的111個項目作為示範,總裝機容量91兆瓦,補貼金額約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