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的暴利和未來發展前景近年來吸引了大批VC/PE機構,投資活躍度不斷攀升。僅2012年,影視行業就發生了22起投融資案例,已披露的投資總額高達2.12億美元。
今年以來,國內好幾部電影票房收入超過5億,樂視影業投資的電影《小時代》也創下4.83 億元票房,巨大的市場空間令人矚目。不過,在該人士看來,國內電影行業缺的並不是PE的資金,缺的是優秀的劇本。希望接下來組建一隻PE基金,把一些台灣的劇本引入大陸市場,將台灣的劇本與大陸的資金和市場「嫁接」起來。
目前,在中國影視產業比較活躍的私募基金主要有:IDG新媒體基金、中華電影基金、紅杉資本、軟銀、A3國際亞洲電影基金、「鐵池」私募電影基金等。從影視投資方式來說,主要集中在影視作品製作和發行兩大環節。投資電影的資金既可以以投資公司的方式進入影視行業,也可以以投資單個項目的形式進入,但後者往往風險較大。
去年,國內新成立了11隻影視基金,包括熙祥影視文化產業基金、粵文投一號基金、張藝謀文化產業基金、樂視星雲影視文化基金、安徽省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基金、鳳凰柏森文化傳媒基金、中影文化影視投資基金(一期)、農天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曲江影視基金、中國紅利影視基金、火烈鳥影視基金等。其中前三隻已經完成募集。
目前,一些產業基金因為在電影發行等環節掌握著較多的資源,往往能輕鬆融入電影行業,在好項目中分得一杯羹。這也是為何許多影視企業有多家PE扎堆投資的原因。
未來影視行業五個環節值得關注。一是製作環節,目前我國影視後期製作尚處於發展早期階段,還有待深入開發和挖掘。二是發行環節,包括通過新媒體、話題、粉絲等新型方式進行影片營銷的市場。三是放映環節,2012年,中國電影廣告收入由2007年的2.2億元增加至21.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8%。植入廣告、貼片廣告、映前廣告收入均呈現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映前廣告收入增幅較快,增長率為22%,貼片廣告收入增幅緩慢不足3%。而電影植入廣告成為電影投資回收的重要渠道,增長率超過85%。四是衍生品設計與發行製造器材生產環節,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代表,在動畫片之外又開發生產了音像圖書、毛絨公仔、玩具禮品、文具服裝、食品、日用品,還包括QQ和MSN表情、手機桌面、屏保、多媒體等動漫衍生品。五是影視器材製造環節。隨著影院以及螢幕數量的迅猛增長,各類影視器材製作公司的營收也將呈現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攝影器材製造商、院線銀幕生產廠商、影視器材租賃廠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