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市的冷凍階段,關於房地產稅的討論捲土重來。這源於日前國務院出台的一份指導意見,明確提到「支持各地區在房地產稅上的探索創新」。於是,在房貸連續收緊之下,房地產稅是否成為壓倒房價的最後一根稻草,遂成巷議。
日前,國務院出台《關於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出台實施,其中明確提到「支持各地區在房地產稅、養老和醫療保障等方面探索創新」,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與熱議。
關於房產稅和房地產稅的討論持續了很長時間,從2011年至今,每一次房價暴漲都會掀起房產稅的大討論。但討論的多了,很多人連房產稅和房地產稅都混淆了。
事實上,在我國的現行稅制體系中,並沒有房地產稅這一稅種,但有名稱相近的「房產稅」。房產稅開徵於1986年,適用範圍較窄,僅限於單位和個人的經營性房地產,對個人住房則實行免稅,因此對百姓生活基本沒有影響。
而房地產稅,則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即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有直接關係的稅都屬於房地產稅。包括房地產業營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等。簡單一點說:「房地產稅」包含了「房產稅」,範圍更大。
從最直觀的感受看,房地產稅的徵收增加了個人持有房屋的成本,無疑和百姓生活與利益息息相關,為此備受關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兩年國家正式文件或相關主管部門的言論中,都是使用「房地產稅」這個概念。「房產稅」似乎已退居二線。
那麼,房地產稅在2017年是否全面推行呢?按照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的說法,本屆人大任期到2017年底,因此,預計房地產稅法最快將在2017年底前通過,慢的話可能會在2017年底提交審議,在下一屆人大任期內通過。
房地產稅作為最近一年大家討論地最為激烈的話題。普遍都認為房地產稅的出台有利於控制房價,這個深得民心的觀點,讓百姓對房地產稅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我們通常對於房產稅能夠抑制房價上漲的解釋是:有了房地產稅,持有多套房的成本將大增,準備購買多套房子的投機者躑躅不前和已經擁有多套房的投機者倉皇拋售。這樣一來,相當於增加了供應減少了需求,而一項商品供應量增加需求減少勢必引發它降價。那麼,房地產稅究竟能不能夠抑制房價上漲呢?
2016-2021年中國商業房地產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表明,在這個問題上,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則沒有樊綱般樂觀,賈康表示,如果說房產稅跟房價沒有關聯,這個觀點不成立,稅負在住房的保有環節從無變有,會影響、引導方方面面有關主體的經濟行為及選擇,進而影響房價。賈康指出,房地產稅必須和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資制度一起綜合考慮。所以不能說房地產稅這一因素決定了房價。
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影響商品的價格只有兩個根本因素:一是供求關係;二是貨幣供應。所謂供求關係,即某項商品需求多而供應少,則價格必定上漲;需求少而供應多,則價格必定下跌。所謂貨幣供應,即印了過多鈔票的時候,鈔票就不值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通貨膨脹,這個時候所有的商品都會不同程度地價格上漲。
那麼,開徵房地產稅,是影響供求關係還是影響貨幣供應呢?不用說,肯定不是貨幣供應,因為能夠影響貨幣供應的,其實只有央行的印鈔機。那房地產稅真的能夠象人們所期望那樣,能夠改變整個商品房市場的供求關係嗎?答案顯然是不能,因為新房、二手房和租房三大塊構成了整體房地產市場。在房產剛性需求占據市場主導的今天,由於房地產稅的徵收而可能釋放出來的一點存量房產,真的不足以起到降低房價的作用。
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確定了房地產市場向著打擊投機、防止熱炒的方向推進。2016年,全國多個城市出台樓市調控政策,進入2017年,調控政策繼續加碼,最近一段時間,房貸收緊消息紛至沓來。經梳理髮現,目前,北京、廣州、重慶、青島、杭州、天津等城市房貸政策相繼收緊,北京、廣州、青島、大連、珠海等城市首套房的利率全面或部分調整為9折,其中,杭州部分銀行首套房利率已提升至95折。
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認為,未來隨著調控力度的加大,樓市的監管將會更加嚴格,預計今年將出現房價回調的局面。
馬光遠說:「2016年『9·30』到現在為止,政策的調控改變了市場的預期,目前大家認為房價像去年一樣上漲已經沒有可能,而且認為房價出現調整也是大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