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暑期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看看這兩個故事

暑期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看看這兩個故事

2017-01-01 17:04:2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既是啟蒙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記者在與下沙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溝通交流中發現,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優秀的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都有較好的家庭教育。

  漫長的暑期,是體現家庭教育好壞的重要時機,而科學的家庭教育是可以學習借鑑並運用的。為了讓下沙的家長們了解更多的優秀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怎麼樣的,並在暑期教育中有所借鑑和參考,今天本報為家長們提供兩個不錯的家庭教育故事。

  A

  學正小學小程家長盧女士:《誠信做人》

  小程媽媽盧女士講述了一個關於誠信的故事,她以此告訴小程,誠信做人將是她將來的「立身之本」。

  盧女士說:「孩子在讀幼兒園時,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學校為孩子們的六一兒童節精心準備了禮物,一本拼圖書,我的孩子看到後比較喜歡,於是便自顧自地拿一本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等到晚上我去接孩子放學,打開柜子發現這個禮物時,我問孩子這是學校發的嗎?孩子說不是,是她自己拿的,我的腦海馬上浮出一個字眼『偷』,我不願給孩子貼不好的標籤,於是趕忙把孩子領到一個角落蹲下來跟她講道理,告訴她,她的行為錯在哪。這個拼圖書是別人的東西,不是你的,不詢問別人、不經對方同意就據為己有是錯誤的行為,並鼓勵她去跟老師如實說出來。」

  為了保護孩子的童心,等到同學走得差不多了,盧女士帶著女兒找到老師,說小程「偷偷」拿了一本書,並當著老師的面,告訴她,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下次不能再犯這樣的錯了。

  這期間,盧女士用眼神鼓勵她,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讓她自己跟老師說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終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直到今天,她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

  「對於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她還沒有完全建立『你的』、『我的』這些概念,這年齡段的孩子嚴格上不能稱為『偷』,因為他們尚分不清想像與現實,他們有時候看到喜愛的東西便用行動歸為己有,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就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品格,坦白是需要勇氣的,勇氣從哪來,往往就是家長的鼓勵。」盧女士說。

  B

  文海實驗學校小蔣家長詹女士:《學會珍惜》

  詹女士用挖土豆這麼一件生活小事教育孩子怎麼懂得珍惜,也給家長一個重要啟發:家庭教育並不是總要講大道理、更不適合嚴厲呵斥教訓打罵,「潤物細無聲」和以身作則的教育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故事是這樣的:詹女士的女兒吃飯時經常挑食,有時候還會剩飯,總是教育她可是卻並不見效。詹女士的父親在家的附近有一塊荒地,用來種植蔬菜。為了讓女兒能夠珍惜糧食,有一次她帶著女兒和父親一起去開墾的菜地上挖土豆,一開始女兒非常開心,感覺像去農場摘草莓那樣好玩。

  到了菜地,給了她一把鋤頭,她接過鋤頭後說:「怎麼這麼重啊!」我回答說:「是啊,外公每次開荒就是拿著這麼重的鋤頭鋤地一個下午,你今天就用它體驗一下挖土豆吧。」可能是覺得挖土豆像尋寶藏一樣,所以女兒即使覺得鋤頭很重也還是開始了行動。挖了大概半分鐘,女兒便叫喚:「怎麼還沒土豆啊!」我回道:「才過了30秒,耐心點!」於是她又接著開挖,過了會忽然聽到她大聲叫喚:「我挖到了!」於是她趴下身子去撿土豆,這時又聽到她埋怨地說:「怎麼破了啊?」外公這時回答她說:「挖土豆也有技巧,你不能實打實地往下砸鋤頭,你要省點力,用手控制著,當鋤頭感覺到土豆的時候就要把鋤頭收回來。」她聽後明白了,接著幹了起來,沒過一會,她便嚷嚷著:「外公,這種挖法比剛剛更累了,我真的吃不消了。」我說:「你再堅持一下,再挖10個,就可以湊一盤菜了。」我這麼說,她倒也聽進去了,於是又堅持挖出了10個土豆。

  挖完土豆,那天晚上便把她自己挖到的土豆端上了飯桌,一上飯桌,女兒第一個動手的菜便是那盤土豆,還一個勁地說:「這土豆真好吃。」以往不吃蔬菜的她,能說出這樣的話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詹女士瞅准機會跟女兒說:「其實土豆的味道沒有變,是因為你了解到了桌上的蔬菜是怎麼來的,今天你只是體驗了收穫果實,其實在這之前還有鬆土、播種、施肥等等,它們來到了你的飯桌上是多麼不易,媽媽希望以後你能學會珍惜。」

  女兒聽了之後說:「媽媽你說得還真是有道理,我想我以後不會再挑食,浪費糧食了。」我摸摸女兒的頭說:「好孩子,其實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比如說你看家裡每天這麼整潔,那是家人每天辛苦打掃整理的,當你走在乾淨的馬路上,那是清潔工們辛勤的付出,還有馬路邊高聳的大廈,是建築工人冒著嚴寒酷暑,一磚一瓦蓋起來的,這些心血汗水換來的成果,我們都要珍惜,並且感恩這些付出的人們。」

  通過這件事,詹女士讓女兒懂得:每件物品都是勞動創造的,得之不易,要學會珍惜和感恩。

  「其實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教育的好素材,我們不能總講大道理,而忽視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教育孩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潤物細無聲』的長期效應,我相信通過這些細小的道理慢慢地積累便會成為孩子道德品質堅固的奠基石,幫她更好地步入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去,而且將助她走好人生的旅程。」詹女士說。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