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後,6月1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
公告指出,美方這一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有悖於中美雙方磋商已達成的共識,嚴重侵犯我方的合法權益,威脅我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中國也對美相同金額的商品徵收一樣的關稅。
同美國一樣,美國是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同時就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開始徵求公眾意見。
而中國,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對化工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114項商品,加征關稅實施時間另行公告。
這也就是說,針對美國進口相關醫療設備徵收關稅時間待定,應當隨美國的節奏展開。
涉及6大稅目醫療設備
中國向美國徵收關稅涉及的醫療器械類目,包括如下六項:
90181310 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裝置
90181930 病員監護儀
90185000 眼科用其他儀器及器具
90189099 稅目90.18未列名的醫療、外科或獸醫用儀器及器具
90221400 其他醫療、外科或獸醫用 X 射線應用設備
90229090 稅目90.22所列其他設備及零件、附件
在這6項當中,最受關注的是「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裝置」,也就是說整機進口將徵收25%的關稅。
據《中國醫療設備》等8家機構今年3月下旬公布的數據,在磁共振MRI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中,德國的西門子占35.1%,美國的通用電氣占30.4%,荷蘭的飛利浦占22%,日本的佳能占10.7%,中國的東軟占7.4%,中國的聯影占1.1%,其他占0.5%。
從上可以看出,一旦對美核磁共振整機進口徵收25%的關稅,最有可能受到的影響是誰,大家一看都明白。受益者,則是其相應的競爭對手。而在進口替代加快的背景下,國產品牌的機會是否會大一些?
而監護類市場占有率,邁瑞高達64.8%,飛利浦占17.7%,通用電氣點3.8%,理邦、寶萊特、光電、科曼等享有餘下份額。目前還看不到將對美國哪家企業產生較大影響。
10個設備產品,零部件今年免關稅
在去年12月,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海關總署、稅總、能源局已經聯合發了一個文——《關於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目錄的通知》,決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對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三份目錄進行調整。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有關要求,2009年,財政部等6部門共同出台了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國內企業為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或產品而確有必要進口的部分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在該政策施行後的前幾年裡,醫療設備都沒能有產品進入,沒能享受到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徵關稅的優惠待遇,反而都是被暫不予免稅的。
2015年12月,三份目錄再次修訂,首次有了三個醫療設備產品被納入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從而享受到國內企業進口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予以免關稅的福利。
新增納入的七個產品具體包括:數字乳腺X射線機、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機、乳腺超聲光散射診斷系統、DR、磁共振或CT引導術中實時導航設備、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血液透析機。
目前,一共有10個醫療設備產品,率先享受到了國家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免稅政策,像DR的動態平板、乳腺X光機的探測器、超導磁共振的超導磁鐵、PET-CT的光電倍增管和矽光電轉換晶片等,都在免稅行列。
這無疑利好於國內相關生產企業擴大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進口,並降低成本,加快技術和產品質量轉型升級,加快國產替代進口。
未來,不出意外的話,作為中國製造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也會有更多的醫療器械產品被逐步納入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享受到零部件和原材料免稅福利。
更多醫療器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療器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