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農林報告 >> 大豆 >> 2025年大豆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大豆市場價整體呈上升趨勢 市場前景持續向好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大豆通稱黃豆,可以用來食用、種植等。中國是現階段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國。巴西是現階段全球最大的大豆種植國。

  2020/21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達到了3.66億噸。其中,巴西以1.38億噸大豆產量全球第一,占比37.68%;其次為美國,以1.15億噸大豆產量排名第二,占比31.33%;第三名為阿根廷,大豆產量為0.46億噸,占比12.61%。

  大豆作為最為經濟且最具營養的植物蛋白原料,是全球第一大油料作物,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也是禽畜養殖業的主要飼料原料之一。我國有著悠久的大豆消費和加工歷史,目前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大豆油脂、蛋白、食品加工體系。

  我國大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大豆產量近年來有了較大提升,但是國內消費需求強勁,加上國外榨油用大豆不止在價格上比國內大豆相對較低,含油量也相對較高,使得我國大豆進口量不斷增加。

  2021年,大豆的播種面積將會下降,一些主要地區將轉而種植玉米。從收穫量上,黑龍江地區大豆品質表現為中部高、西部次之、東部最差,總體產量較2020年減少12%,加之水災等原因造成的減產,在供給端預計我國大豆總產量約比上年減少113萬噸,需求端國產大豆壓榨需求有所下降,國產食用豆需求較去年略有減少,目前來看2021-2022年度國產大豆期末結轉庫存預計約為48萬噸。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大豆高度依賴進口,以2021年為例,國產大豆為1640萬噸,進口大豆為9651.8萬噸,進口依存度達85%以上。

  從出口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12月,我國大豆出口量為6.52萬噸,同比2020年1-12月下降11.85%;出口金額為0.74億美元,同比2020年1-12月增長13.6%。

  未來大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10年,在大豆振興計劃等政策支持下,大豆播種面積預計穩定在1.4億畝左右,單產穩步提高,總產量以0.7%的年均速度增長。預計總產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1979萬噸和2087萬噸。

  由於國內大豆消費需求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整體呈波動增長態勢,同時,巴西、美國、阿根廷等國外大豆以其價格偏低的優勢大量出口至我國,通過江蘇、北京、上海、山東等港口流通到貿易商,再由貿易商向全國流通,並逐漸形成了進口大豆進入油脂企業,國產大豆進入豆製品企業的格局。

  綜合來看,由於我國大豆基本依賴於進口,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預計我國大豆產量將有所提升。

2022年大豆行業競爭分析:巴西大豆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生豬產能不斷恢復,玉米需求大幅提升下,全球大豆行業發展迅速,巴西大豆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以下是2022年大豆行業競爭分析。

  近年來,全球大豆產量整體呈上升態勢。據大豆行業競爭分析統計,截至2021年全球大豆產量達到36205萬噸,同比增長7.6%。全球2022/23年度大豆產量預估為38552億噸。

  全球大豆主產國主要有巴西、美國、阿根廷、中國、印度、巴拉圭等國家,2021年全球大豆生產國中巴西產量最高,占比全球總產量比例為36.6%,產量排第二的是美國,大豆產量占比31.2%,其次是阿根廷,產量占比為13.7%,中國大豆產量占比5.4%。

  巴西大豆產量占比近38%

  2020/21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達到了3.66億噸。大豆行業競爭分析指出,巴西以1.38億噸大豆產量全球第一,占比37.68%;其次為美國,以1.15億噸大豆產量排名第二,占比31.33%;第三名為阿根廷,大豆產量為0.46億噸,占比12.61%。

  中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進口量比例超60%

  2020/2021年度,全球大豆進口量為1.66億噸。其中,中國以9976.2萬噸排名第一,占總進口量的60.16%;其次為歐洲,進口量為1480.0萬噸,占比8.92%;墨西哥排名第三,進口量為600.0萬噸,占比3.62。

  中國大豆成本競爭力持續低於美國和巴西

  成本競爭力是衡量國際競爭力最常用的指標之一,既體現在投入上,也體現在產出上,可通過單產、畝均淨利潤和生產成本來度量。

  從利潤看,2000-2013年我國大豆種植畝均利潤為正,呈現先升後降趨勢,2010年最高為178.45元/畝,但隨後淨利潤下滑;2015年後開始出現負利潤,2021年淨利潤為-60.33元/畝。大豆行業競爭分析指出,2021年之前我國大豆種植畝均淨利潤持續高於美國,但從2021年開始低於美國,且差距不斷擴大。相對而言,美國和巴西大豆種植雖然存在利潤波動較大的問題,但極少出現負利潤。

  從成本看,2000-2021年,我國大豆生產總成本由215.24元/畝升至720.52元/畝,漲幅高達234.75%,年均增速6.23%;美國從346.61元/畝增至568.15元/畝,增幅63.92%,年均增速2.50%。總體上看,我國大豆生產總成本低於美國,但差距逐漸縮小,從-131.37元/畝縮小到-26.72元/畝;2010-2021年,我國超過美國且差距越來越大,從7.62元/畝擴大至152.37元/畝。

  綜合來看,我國大豆主要是依賴於進口,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巴西和美國依靠自身產量優勢,成為全球大豆主要出口國。

  以上就是2022年大豆行業競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2024年3月22日黑龍江省大豆價格最新行情預測

中國報告大廳2024年3月22日黑龍江省大豆價格最新走勢監測顯示: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今日大豆(訥河大豆,分類:黃大豆 ;等級:3 ;)市場價為4700.00元/噸。

2024年3月22日黑龍江省大豆價格最新行情各個機構報價統計表:

交貨地價格產品名稱備註產地/品牌時間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4700.00元/噸大豆分類:黃大豆 ;等級:3 ;訥河大豆2024-03-22

數據來源: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

該價格監測數據為消費者及相關行業了解市場價格動態提供了有力的參考。

市場價格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需了解更加全面的市場信息,建議及時關注相關行業資訊、數據報告等渠道。我們也將及時更新最新的市場數據,為您提供及時準確的行業分析和預測。

以上數據來源於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整理髮布,僅供參考。

大豆價格行情分析

  進口大豆數量龐大,遠期進口大豆量仍然保持在極高水平。港口和油廠大豆庫存均在歷史同期高水平。經過短暫停機部分油廠豆粕脹庫現象有所緩解,另外7月後大豆集中到港,油廠開機恢復生產,截至7月7日一周開機率增加至52.24%,一周壓榨量為173.8萬噸。以下對大豆價格行情分析。

  2016年國內大豆價格大幅波動前行,1月1日3等黃大豆均價為3792.00元/噸,12月31日均價為3697.33元/噸,全年小幅下跌2.50%。

  2017-2022年中國大豆及大豆加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縱觀2016年國內大豆市場,鐮刀灣玉米調減政策支持下,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小幅增加,國產食品豆市場供應寬鬆,下游需求持續疲軟,三季度國儲陳糧集中拋售,汽車運費上漲、運力下降,年底霧霾導致部分廠家停產,年底食用需求支撐優質食品豆價格小幅上漲。

大豆價格行情分析

  進口大豆分銷價格持續高位震盪,多空博弈,2016年國內大豆市場價格整體震盪下跌2.39%,預計2017年國產大豆市場供應局面仍將較為寬鬆,2017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將繼續小幅增加,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繼續實施,政策方面影響因素偏少,2017年國內大豆市場價格將繼續受季節性漲跌因素影響為主,價格整體將呈現季節性漲跌。

  目前國產大豆市場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市場余貨緊缺,收購商收購較難,且農戶仍持余貨惜售挺價,暫給國產豆市場帶來支撐,但是從上周開始,東北大豆價格普遍出現0.02-0.05元/斤的下滑,去年東北大豆種植面積雖有增加,但由於遭受到了極端天氣,導致產量大幅下降,今年大豆現貨余貨量較去年相比明顯減少,供應量下降,大豆價格本應上漲,然而現在東北大豆價格卻處於下行趨勢,是什麼原因導致東北豆價出現下滑呢?筆者分析如下:

  一是港口庫存高企暫未緩解,後期大豆到港量依舊偏大。鑑於目前山東港口的進口分銷豆庫存仍處於高水平,以及後期港口大豆到港量較為龐大,且7月份最新預期到港910萬噸,8月份最新預期到港850萬噸,屆時大豆供應量將會進一步上升。另外隨著後續大豆到港量只增不減,港口庫存短線或將難以消化,市場供大於求壓力顯見,均令進口豆價承壓。雖然目前國內處於豆製品需求淡季,但進口大豆占據了不少市場份額,導致國產大豆走貨不暢,價格同樣受到影響也抑制了國產豆價格。進入7月國家減稅政策開始實施,進口增值稅下調2%,這使得進口大豆價格成本下降,若港口仍未有嚴查跡象,則國產豆將受到較大衝擊。

  二是大豆壓榨企業利潤微薄,汽運、海運運費上漲。2016年以來國內大豆壓榨企業虧損的時間居多,並且虧損空間在100元/噸左右,目前國內養殖行業不夠景氣,豆粕等其他飼料產品需求不旺。從上周開始,東北地區汽運、海運運費上漲,其中汽運運費上漲40-50元/噸,海運運費上漲1000元/箱左右,而銷區市場大豆價格未出現上漲,保持穩定,也就是說運費上漲導致東北大豆價格回調,分析運費上漲主要是因為前期東北臨儲玉米拍賣火爆,玉米運輸量較大,導致運費上漲。

2016年12月大豆進口900萬噸 全年累計8391萬噸同比增長2.7%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為900萬噸,較11月進口的784萬噸增加14.8%。創下年內最高。

  12月份的大豆進口量接近2015年12月份的進口量912萬噸,比11月份的784萬噸增長14.8%。

  2016年全年我國國大豆進口總量為8391萬噸,較15年增加2.7%。是多年來的最低同比增幅。同比增幅減少的原因在於國內大豆產量提高,加上政府出售國儲大豆,制約大豆進口需求。

2013-2016中國大豆進口統計數據

  此外,海關數據還顯示,12月我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量為76萬噸,環比增加49%。1-12月份食用植物油進口總量為533萬噸;15年同期累計為676萬噸,同比減少18.3% 。49%。

  更多大豆相關數據,報告大廳小編推薦2016-2021年中國大豆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2022年大豆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大豆按種類可以分為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和飼料豆。在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下,全球大豆產量不斷增加,以下是2022年大豆行業發展趨勢。

  豆製品是以大豆、綠豆、豌豆、蠶豆等豆類為主要原料,經加工而成的食品,目前大多數豆製品是由大豆加工而來。大豆行業發展趨勢指出,大豆製品可分為熟制大豆、豆粉、豆漿、豆腐、豆腐腦、豆腐乾、醃漬豆腐、腐皮、腐竹、膨化豆製品、發酵豆製品、大豆蛋白和其他大豆製品等多類食品。

  全球大豆主要產地為巴西、美國,兩國產量和占全球總產量的近70%。中國為大豆主要進口國,對外依賴較大。巴西、美國依靠自身產量優勢,同時為全球大豆主要出口國。從大豆壓榨量來看,中國、美國、巴西大豆壓榨量位居前三。從結存量角度,中國、巴西、阿根廷三國結存量更多。

  資料庫顯示,2021年我國大豆的進口量小幅下降,降至9652萬噸,同比減少3.8%。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我國大豆進口量7318萬噸,同比減少7.4%。

  大豆屬於土地密集型農作物,適合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目前,我國大豆生產面臨的困境是農戶土地規模過小,且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成本高,難有規模效益。筆者從以下三點分析大豆行業發展趨勢

  趨勢一:構建「種法合一」式的大豆育種推廣體系

  一是要整合國家、省、市、縣等各級政府和技術團體的資源和人才優勢,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問題,尤其應加快生物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進一步加快培育養分高效利用、高產高油高蛋白、耐密多抗宜機收的大豆新品種,穩步提高大豆單產水平。二是引導各級政府和技術團體將過去的「良種良法配套」理念升級為「良種良法有機融合」理念,促使科技工作者在研發、推廣良種時自然引流出適宜的種植方法和技術,在研發、推廣良法時自帶適宜的推廣品種。

  趨勢二:完善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和收入保險政策

  大豆行業發展趨勢指出,我國大豆價格競爭力長期弱於美國和巴西,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一是要建立生產者補貼動態調節機制。二是積極試點大豆「保險+期貨」價格險種,發揮期貨公司專業優勢和保險公司渠道優勢在大豆產業中的作用。有條件的地方可進一步創新金融支持大豆的方式方法,例如,可在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的基礎上,引入龍頭企業負責基差收購、科研機構負責衛星遙感測產等。

  趨勢三:以加工為引擎帶動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工是大豆全產業鏈的核心,上承種植業,下啟飼料業和養殖業。通過發展大豆加工業有助於延長大豆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促進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大豆產業競爭力。一是要鼓勵大豆加工企業與原料基地構建緊密型聯接機制,支持其參與土地流轉,以保障高品質原料的供應。二是調整大豆加工業發展方向,鼓勵國產大豆深加工企業優化產品結構。以高檔大豆蛋白產品和食用大豆產業加工業為主,以油脂加工為輔,重點發展全粉類、發酵類和非發酵類大豆食品,拓寬大豆資源的應用領域。

  綜合來看,大豆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國家對於大豆行業發展是非常關注的,已經出台了許多政策促進大豆行業的良性發展。

  以上就是2022年大豆行業發展趨勢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大豆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大豆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大豆精選報告、大豆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大豆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大豆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