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蛋雞行業分析報告 >> 2017年蛋雞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7年蛋雞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7-06-19 15:19:5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我國蛋雞業規模龐大,占世界蛋雞飼養總量的40%以上。現代蛋雞業生產,首先追求的是蛋雞具有較高的產蛋率及較好的環境適應能力。這就需要有經過遺傳改進,而具有高產性能的家禽良種作為基礎。以下對2017年蛋雞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7-2022年中國蛋雞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我國養雞數量雖然居世界首位,發展速度也很快,但是養雞整體水平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譬如說,蛋雞產蛋量,美國已達18kg/只,料蛋比達 2.3:1;而我國產蛋量僅僅為15~17kg/只,料蛋比2.6~2.8:1。差距最大的是產蛋雞年存活率,我國目前僅在70%~80%左右,飼養水平較好的雞場也僅僅達到85%,而美國為90%~92%。由此可見,我國蛋雞業的效益還有一定潛力可挖掘。

2017年蛋雞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雞蛋是一種廉價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居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我國城鄉居民的雞蛋消費主要以鮮蛋消費為主。目前我國雞蛋產量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家庭人均蛋品消費量亦有明顯增加。雞蛋出口及儲運損失占總產量的比例在10%左右,其中儲運損失約占4%,出口約占4%,加工等其他用途約占2%。以當前我國雞蛋產量和人口比例計算,人均雞蛋占有量約為16 kg。換言之,我國以占世界21%左右的人口,生產並消費世界40%左右的雞蛋,人均雞蛋消費水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中國蛋雞行業將會出現以下走勢:

  一是雞蛋價格會更加便宜。這是因為隨著伊莎褐藉助上市公司不計成本地搶奪市場地盤,國產京紅品種的奮力拚搏,節糧蛋雞、大午金鳳、新楊黑雞等特色品種的效益累增,以及飼料價格、人工、設備、建築成本的不斷降低,必然會拉低雞蛋價格。

  二是種源問題將有保障。從目前來看,祖代雞還是處於過剩的狀態,但是到2016年下半年海蘭褐的種雞供應有可能會比較緊張,普通雛雞價格仍然不會太高。同時受禽流感封關的影響,進口祖代雞會減少。

  三是商品蛋雞養殖效益會下降。按照以往的經驗,自2000年以來,我國蛋雞行業還沒有出現過連續三年保持盈利的市場行情。同時,規模場在不斷增加,雞的單產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但市場的消費水平增長並不明顯,再加上目前養殖場對疾病控制的比較好,大面積的嚴重傳染病在減少,從而致使2016年商品雞相對過剩。

  四是本地化現象更加明顯。本地化是指雞蛋當地生產當地人消費。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未來會形成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三個消費圈。圍繞消費圈500公里以內會形成養殖重點區域,當天生產的雞蛋就能運輸到當地的市場,次日進行銷售,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本地化的地位優勢、價格優勢及品牌優勢。

  五是金融資本將對行業發揮作用。蛋雞保險能夠為蛋雞行業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融資租賃能夠提升設備的現代化;雞蛋期貨能幫助蛋雞企業規避一定的市場風險。

  六是全產業鏈模式為今後行業發展提供動力。例如,北農大推行的「育種——種雞飼養——飼料——科技服務——品牌雞蛋——淘汰雞產業園」生產模式;德青源的雲養殖概念及峪口的流動超市,這些都是打造完整產業鏈的很好的模式。

  七是青年雞的專業化將成為優勢。青年雞對滿足養殖場的全進全出及設備利用率有很大的優勢,為蛋雞的健康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但目前青年雞行業魚龍混雜,市場有待規範,青年雞場應以提供100日齡的青年雞作為主要目標。

  八是雞糞轉化為有機肥應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目前我們面對的環保壓力很大。利用雞糞生產有機肥能夠為企業增值,為農業增產,並解決國家的環保問題,可以說利己利民利國。因此政府應對新上和改建雞糞處理設備的養殖場給予大比例的補貼。

  九是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限制。隨著食品安全檢測越來越嚴格,抗生素的危害為大眾所認知,品牌雞蛋會受到更嚴格的監控,抗生素的使用也會受到更嚴格的限制。

更多蛋雞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蛋雞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