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服務經濟理論的重大問題。我的一管之見,權作拋磚引玉,以請諸君垂訓。
文化是服務業進步的基礎。服務產生於人們交往的互助行為,是一種文化活動。當服務的一部分由專業服務勞動者提供時,就是生產服務產品的產業活動。無論公益性還是商品性,服務產品必須反映和表現社會的文化要求。這就構成服務產品的文化內涵。其基本點,一是對消費者的人文關懷,二是嚴守誠信的服務態度。這是所有服務行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中世紀,商業就是欺詐。這種「服務」就是掠奪。我國一些食品、醫藥企業或個體商戶,摻雜作偽,欺詐群眾,毒害人民,無異於中世紀。它們是社會的毒瘤,在剷除之列,當然沒有前途。只有對消費者持厚重的人文關懷、嚴格的至誠至信,其行業、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才能得到發展,才有光明遠大的前途。
社會分工是服務業生存的土壤。服務的一部分從自我服務到社會服務,社會服務從文化活動轉變為產業活動,是緊跟社會分工的發展而發展的。這不僅工農業生產中的自我服務以至部分生產活動逐漸轉化為社會服務,居民生活中的自我服務也不斷地轉化為社會服務,從而促使服務業不斷成長、壯大。社會分工的發展是永恆的,自我服務不斷轉化為社會服務也是永恆的。服務業自然永不凋零。
科學技術是服務業發展的引擎。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不斷深化,推動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對服務業來說,因具有較高的勞動效率,它才不斷從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分離出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既發生於服務業內部,也產生於外部。只要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新科學新技術,均有利於工農業生產和服務業的生產,也有利於居民生活品質的改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當然也是服務業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的進步,必然引領服務業的發展。
服務勞動者的素質是服務業的創新源泉。一般的說,勞動力是生產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服務業更為特殊的是,服務勞動者與消費者是直接的、甚至是面對面的服務。服務勞動者的素質高低,決定其服務水平的高低。這便是服務產品質量的主要成分。例如,教育服務質量主要取決於教師的素質,文藝演出質量主要取決於演員及創作人員的素質。我不是說服務設施設備不重要,再好的服務設施設備,再先進的科學技術,都需要人來掌握和運用。人是決定因素,也是服務業發展顛撲不破的真理。
消費能力是服務業的原動力。服務業生產過程的重要特點是,消費者作為生產要素的參與。無論消費者直接參與還是通過各種媒介間接參與,沒有消費者的指認和參與,服務業便無從生產。因此,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或消費者對服務商品的購買能力,既是服務業發展的前提,也是服務業發展的動力。
任何產業都是在外部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作用下,經過自身努力而生存和發展的。服務業必須時刻注意內外情勢,保優除劣,把握機遇,促成繁榮興旺。
更多服務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務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