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抓手,努力提高現代服務業的科技含量和創新水平。當前,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主體,2005年美國生產性服務業超過美國服務業總量的70%,其它一些已開發國家也大體類似。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由於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不僅科技含量高,而且在技術、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創新也引領世界潮流。金融危機促進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速了我國東部到中西部的產業轉移,既為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又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提高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機提供的有利時機,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抓手,在東部沿海地區圍繞高技術產業和先進位造業的發展需求,採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研發、文化創意、供應鏈管理等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生產性服務業;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等方式,對服務於產業轉移的生產性服務業如物流、研發、公共服務平台進行支持,以提高現代服務業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
以發展軟體和服務外包業為契機,加快建立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國現代服務業人才的缺乏,既有總量上的,也有結構上的;總體看來,我國外包服務業人才的缺乏更多是總量上的不足。為此,教育部、商務部以及許多省市已經制定了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教育部在2009年3月發布《教育部商務部關於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在5年內培養和培訓120萬服務外包人才的目標。與之相反,軟體服務業的人才不足則是結構性的。據介紹,金融危機中大量軟體服務企業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中級軟體人員,對高、中、低人才的需求結構呈現出「橄欖型」的特徵,而目前我國院校培養模式卻無法適用這種需求。因此,應以此次金融危機所形成的強大的市場需求為契機,首先在軟體和服務外包相關專業,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並逐步擴展到其它現代服務業領域,最終形成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契機,加快形成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融資模式。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反經濟周期和逆勢而上的特點,並能夠發展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從國際經驗看,經濟危機時期,恰恰是文化產業興旺的黃金時期,美國、日本、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都證明了這一點。為加快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通過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解決文化創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如北京市通過設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擔保的公司進行政策扶持,很好地解決了文化創意產業融資難的問題。二是抓緊時間研究解決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所存在的問題,儘快形成較為成熟的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模式。三是積極發展針對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化擔保公司,以減少銀行的風險和放貸的積極性,以此為基礎逐步形成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融資模式。
以優化服務和政策環境為推手,提升我國現代服務業的規模和品牌。當前,為充分利用金融危機提供的有利時機,擴大我國現代服務業的規模和品牌。一要鼓勵並支持現代服務企業,尤其是服務外包企業、文化創意企業、軟體服
更多服務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務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