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支付習慣從PC端向移動端的過渡,我國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整體交易規模保持季度持續增長,2019年共增加1.38萬億,環比增幅近兩個季度持續降低,以下是網際網路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網際網路支付行業分析指出,2011年,央行發放首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自此獲得合法地位。2013年以來,通過餘額寶投資、春節搶紅包、打車等眾多消費場景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網際網路支付行為,第三方支付行業嵌入更多生活場景,人們越來越習慣於這種支付方式。從2016年8月起,在四次續牌中,有24張支付牌照被註銷,271張支付牌照僅剩下247張。
2018年,我國網際網路支付交易規模達到29.1萬億元,同比增長3.6%。截止2019年12月,我國網際網路支付交易規模為26.6萬億元,同比略有下降,網際網路支付行業發展趨勢預計,截止到2020年,我國網際網路支付交易規模突破30萬億元,同比略有上上升。
2019年初,「強監管」、「交備付」、「斷直連」等政策相繼落地,行業灰色地帶被逐一擊破,非銀支付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銀行與支付機構的合作模式及話語權也將由此發生改變。
1、占比逐年縮小移動支付占比逐年提升。第三方支付主要基於網際網路支付,該行業的增長速度主要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為主導。智慧型手機和4G網絡的迅速普及極大地推動了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一方面,一些網際網路終端的支付規模已經轉移到了移動終端上。另一方面,人們處於離線狀態以掃描代碼支付和NFC付款習慣。Cheng推動了移動支付規模的大幅增長。
2、支付寶、騰訊金融雙寡頭格局初定。在網際網路支付廠商交易份額方面,支付寶以53.73%繼續遙遙領先,而且2019年以來保持平穩,同比則提高了3.31個百分點。網際網路支付行業發展趨勢指出,支付寶繼續對線下掃碼業務保持大規模投入,特別是持續開發商戶需求,消費類和個人轉帳類業務的交易規模都呈現爆發式增長。以微信支付為主體的騰訊金融份額為39.35%,穩中有升,同比提高1.23個百分點。
3、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對網際網路支付規模貢獻最大。從網際網路支付應用場景的角度來看,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包括金融銷售,網上借貸等)已逐步發展成為網際網路支付市場的最高份額,占44.5%。但是,由於監管的嚴格和某些P2P平台的爆炸式增長,該業務的增長受到很大限制。第二梯隊的網際網路支付公司也正在利用自己的優勢,並積極探索共同基金以外的新業務增長點。
未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我國銀行業在移動電子渠道領域將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及各類生活服務,不斷推進電子渠道深化創新,從而加快銀行產業「+網際網路」的進程,推動銀行電商業務的縱深發展。因此,消費網際網路業務在未來的發展中擁有諸多契機,以上便是網際網路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網際網路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