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Private hospitals),是指非政府公辦的,具有私人性質的醫院。民營醫院大部分是由社會出資以營利性機構為主導所辦立的衛生機構;也有少數為非營利機構,享受政府補助。那麼民營醫院發展前景如何呢?
截至2016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3萬個,其中醫院2.9萬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3萬個,民營醫院1.6萬個;民營醫院數量已占據半壁江山,數量超過公里醫院,但服務量卻僅占15%。
國家鼓勵社會辦醫政策文件不斷發布,如5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議,5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北京「新京18條」等,均發出了利好社會辦醫的聲音。
然而,對於占據數量過半的民營醫院來講,雖然民眾需求、市場很大,發展前景廣闊,但其生存和發展之路仍是困難重重,挑戰巨大,利好政策的落地執行、資金鍊、人才招聘與培養、團隊打造、學科建設、學術發展、科研能力、教學等很多瓶頸問題難以突破。業內對民營醫院發展的形象描述:暖濕氣流覆蓋全國,局部地區高溫,大部地區依舊低溫寒冷,這一局面如今仍在持續。
專業人才引進往往是最讓民營醫療機構頭疼的工作。論壇上,美中宜和創始人胡瀾說,美中宜和的第一批醫生是一個個談過來的,溝通過程十分困難,醫生們的顧慮都很大。目前多數民營醫療機構都是從公立醫院挖掘現成人才,但醫生們對於脫離公立醫院的體制有著相當大的顧慮,害怕影響自身未來的發展空間。
通過對民營醫院發展前景分析發現,民營醫院的發展中,不乏有經營亂象者,為了逐利而欺詐者,醫療質量管理欠缺者,但這僅僅是少數,不能一概而論,一棍子打死所有民營醫院。很多民營醫院已經形成服務品牌和專業特色,這些品牌和特色不斷彌補了公立醫院中的缺憾,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醫療服務,很多民營醫院已經在醫保體系當中,也不是所有的民營醫院都是高端醫療,都是收費很貴,有些民營醫院的收費甚至可能比公立醫院收費更低,且醫療質量有保障、服務更好。
醫院的專業技術直接決定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民營醫院處於成長初期,專業技術能力相對薄弱,又缺乏臨床經驗的積累,醫療質量常常不如基礎夯實的公立醫院。
此外,部分民營醫院現在仍存在經驗式管理、片面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缺乏整體戰略和長遠規劃、忽視提升醫療質量和改善醫院設備等一系列管理問題,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這樣的醫院毀壞了民營醫院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往往會讓老百姓避之不及,對於整個民營醫療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多數的民營醫院仍希望將自己做大做強,但傳統民營醫療資質尚淺,目前國內最長歷史的民營醫療也才20年歷史,而公立醫院近百年的成長歷史,對於傳統民營醫院來說,需要走的路仍舊很長。
面臨傳統民營醫療發展的種種困難,一些從業者開始探索發展的新思路。春雨醫生線上線下聯動輕資產的模式、醫生集團、醫生診所等等,都是當下民營醫療探索者門在不斷實踐的新道路。
業內人士表示:「經濟新常態下,民營醫療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發掘。支持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對於GE來說不是一項對未來的承諾,而是歷時多年的堅持與投入。作為民營醫療強有力的合作夥伴,GE將繼續在產品、服務、人才、資本等各個方面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幫助提升民營醫療服務和管理運營水平。」以上便是民營醫院發展前景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民營醫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民營醫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