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農作物行業投資分析,「商品之王」的美譽不是吹的——在持續暴漲暴跌的過程中,原油的大宗商品龍頭屬性不斷強化。對於農產品而言,原油的影響力有時能夠超越供需關係而成為農產品市場的新坐標——幾乎所有農產品期貨品種與油價關係都顯得那麼密切。現對2016年我國農作物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目前,國際油價似有築底跡象。而農產品多頭們也開始躍躍欲試。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從基本面看,兩者基本運行方向一致,長期走牛還言之尚早。而且,兩者波動幅度有差異,見頂見底時間存在著差別,農產品投資者應把握好節奏。
雖然不及化工品與原油之間的緊密性,但有研究機構稱,能源價格與農產品價格之間的聯繫「很可能從還是用馬來拉車的時代就有了」。兩者的聯繫反映出的因素包括農作物在製作生物燃料上得到日益充分的利用,以及原油及其副產品(化肥)作為農戶的一個生產成本的重要性。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人士解釋,原油價格下跌將會直接拉低汽油、柴油、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等的價格,這將降低農產品的生產和農用機械的生產、運輸等成本,帶動農產品價格回落。油價高企還導致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生產利潤下降,必將對相關農產品價格帶來不利影響。在生產燃料酒精的農產品中,玉米占50%,甘蔗占40%,其他有小麥、甜菜、木薯等,生物柴油涉及的有豆油、棕櫚油等。而部分農產品價格走低還會帶動其他農產品價格回落,從而導致農產品整體維持低位運行。
例如,原油對油脂有較大帶動作用。近期原油價格回落,打壓棕櫚油價格。由於棕櫚油是油脂中價格相對較低的品種,一般作為豆油的摻兌替代品,是國際上特別是歐洲重要的生物燃油原料。
國際投行紐西蘭銀行稱,直到2015年以前,糧食和原油的價格大體是同進共退的,凸顯出兩者強勁的相關關係。「用學術的話來表達,兩者自1990年以來的相關係數為+0.92,而2000年以來則是更高的+0.94。」該行表示,其用聯合國糧農組織每月公布的數據作為糧食價格的基準。
紐西蘭銀行稱,「低能源價格有利於生產更多食物,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話。」紐西蘭銀行表示,而更多的產出意味著糧食價格在走低。
與此同時,低迷的原油價格也「削弱了能源生產商為糧食支付更高價格的能力」。這一因素已十分明顯,例如在俄羅斯農產品市場已有體現(儘管其影響受到了制裁與反制裁的干擾)。
農作物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說,從原油和農產品價格的聯動機制來看,有兩條影響路徑:一是原油和農產品存在能源替代關係,其中農產品可作為製造生物燃料的原材料。統計發現,燃料乙醇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項目與國際原油期貨市場構成了協整關係,即三者具備了關聯性與相互影響的作用機制。二是,原油和農產品都可以作為衡量通脹的同步指標,因此二者在對沖通脹方面也有類似作用。因此,長期來看,原油價格和農產品價格也存在中等偏上的正相關關係。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員楊莉娜認為,原油與農產品之間的關係多數表現為間接帶動。首先,原油是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也是很多商品的生產的基本原材料,因此原油波動影響其生產成本,農產品種植中使用的農機具及生產資料與原油價格波動相關,因此也會受到間接影響。其次,原油兼具商品屬性與金融屬性,若因宏觀經濟景氣情況影響到農產品的需求,則也會與原油產生聯動關係。第三,部分農產品,如油脂類、玉米、糖等,因生物燃料生產興起,對原油下游產出品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從而產生了進一步的密切聯繫,聯動加劇。通常原油價格波動傳導會影響相關農產品走勢,但農產品走勢卻難以形成反作用。
更多農作物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作物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