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參產量占全球的70%。其中吉林省的人參產量占全球的60%左右。人參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產量迅速提高,種植經驗日趨成熟。以下對人參原料行業現狀分析。
人參原料行業現狀分析,人參是常用大宗品種,在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化工品(提取)等領域應用廣泛,並保持穩步增長。尤其是2012年批准為新資源食品之後,鮮人參在食用領域的需求大幅增長。據人參原料行業分析估計,目前人參干品用量達到6000噸,鮮品需求量約800噸。
國內、國際人參需求
以人參為基源的創新藥物研發仍存在障礙。人參功效廣泛,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治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有關人參皂苷等小分子研究很多,也取得很多成果,但現有研究不能完全解釋人參所具有的廣泛臨床療效。現從四大市場來分析人參原料行業現狀。
在美國,人參在藥草專賣店整根銷售或者以提取液或粉末的形態,當作健康補助食品來使用,或當作一般食品、飲料類、化妝品的添加物來使用。當地人對人參的效能知道的不多,大部分的當地人認為人參是藥草,所以消費能力有限。另外,北美地區的西洋參發展很快,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終端市場份額。
人參原料行業現狀分析,原參深受中國人等東方人的喜愛,但是西方人主要消費粉末、茶、膠囊等人參產品,人參產品(膠囊等)一般在綠色食品連鎖店或藥店銷售。人參茶價格比其他人參產品價格便宜,所以廣受當地人的喜愛。
日本是一個有人參消費傳統的國家,日本本土生產的人參叫竹節參,但是生產量很少,大部分人參都要依賴進口。日本的人參類進口量達到1000多噸,用在製藥以及飲料的低價格中國產人參占92%。中國人參由於其低價位的特點,被大量進口用作加工原料,供應給製藥公社,用於健康飲料等產品的生產。
人參原料行業現狀分析,從流通上看,日本當地市場因流通規模狹小,很難說已經形成了正常的流通體系,但是第一流通路徑是,首先經由進口商和批發商後,在藥店、綠色食品店、超市、百貨店等地方零售。其中藥店的流通最多(占50%)、百貨店(占30%)、綠色食品店(占20%)、然後是超市的流通。還有通過宣傳性的講課等的銷售量也達到了相當規模。
在日本,最受歡迎的人參製品是濃縮液產品,主要購買對象是50歲之上的中年層,女性占絕大多數。這是因為人參的主要採購目的在於增進健康。最近年輕消費者對藥片等精製膠囊類人參產品的需求量也正在增加。日本消費者在成品市場上比較傾向於選擇韓國高麗參產品.
人參原料行業現狀分析,因地域特點,香港本地不生產人參,但是作為世界最大的人參集中地,年人參進口量達到4-5千噸,進口1.5億美元左右的人參。主要進口產品為原參,從韓國和中國大陸進口紅參,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花旗參,再出口到中國大陸和台灣等地區。
香港消費者對人參的認識是中藥材,所以主要以藥材來消費。香港地區消費者深信,野生人參的效能比栽培人參優秀,所以一般喜歡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中國大陸等地產的野生人參。
人參原料行業現狀分析,台灣地區也不出產人參,但卻是傳統上對人參需求高的人參進口地之一,尤其對原參的消費比重更高。台灣市場上,人參通過約9000多家傳統式中藥材商流通,也通過百貨店、綠色食品店、超市等店鋪流通,但是其中人參作為主要經營項目的店鋪不超過20~30%。地區分布來看,台北30%、高雄20%、其他地區占50%。人參類的流通已經形成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的階段性流通路徑。
人參原料行業現狀分析,人參事業的長期發展必須儘快克服70%參民鬆散式各自為戰的栽培方式,數百家以低技術含量、粗糙工藝、粗糙設備、低水平重複,浪費資源、損失環境為代價的加工工藝,儘快走上集約式、環境友好式、高技術含量式和高經濟回報式的標準化的人參栽培方式和大工業化人參綜合深加工工藝的正確道路。
更多人參原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參原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