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啟全面深化改革進程。身處改革圖新的社會大環境和時代大背景下,石油和化工行業同樣將迎接變革之艱、變局之難、變數之惑。如果說改革意味著讓更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脫穎而出,打破傳統事物積澱固化下來的既有平衡格局,最終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新結構、新平衡,那麼,石化行業改革攻堅的過程中,必然催生出一批打破傳統與常規的「拓荒者」。而這些「拓荒者」的大膽創新探索,正是改革的動力之源、希望所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並將其分解細化成60項具體改革措施,其中多項措施與石化行業息息相關。面對宏大的改革命題,中央近期兩個新動向耐人尋味。一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聲浪明顯高漲;二是加快重構更加全面科學的政績考評體系。這兩個矛頭均指向政府職能部門和公職人員,其喻意十分明顯,即中央已決意通過全黨內部的整風肅紀,並以此為突破口達到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之效。以公權謀私利、官本位的痼疾不除,不把公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改革的關鍵環節即經濟體制改革就很難推進,建立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理想體制模式就很難成功。中央的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國內民眾支持,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讚譽。我們有理由相信,領導有力、措施得當,中國的改革事業定會穩步向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當可漸次達成。
對宏觀改革抱有信心的同時,我們更多地要關注並推動石化行業自身的局部改革。立足行業現階段的發展實際,調結構、轉方式是改革的要義,分解開來
又包括科技創新、管理優化、市場規範、園區建設、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化解產能過剩、「走出去」等多項具體任務。這些任務哪一項完成起來都極為不易,面對維持現狀的強大慣性,必須也必將會有一批「拓荒者」跳出來,革故鼎新,帶動整個行業動起來。所謂石子入水起漣漪,鲶魚入水百魚激,就是這個道理。
技術創新是一個老話題,卻是一項常新的工作,很多都是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當前,全社會消費升級步子加快,各領域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更需要我們強化技術創新工作。在這方面,煙臺萬華(已更名為「萬華化學」)30多年的發展就很好地演繹了永不滿足於現狀的創新奮鬥史。MDI技術自20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一直由少數跨國公司長期高度壟斷封鎖。煙臺萬華從引進國外落後生產裝置起步,經過一步步技術改造革新,最終自主開發出國際領先的大規模MDI生產技術,完全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封鎖,並一舉摘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桂冠。當前,石化行業諸多傳統領域技術漸趨成熟,再進行顛覆性的技術革新越來越困難。但新消費熱點給石化業帶來了新需求,如綠色化學建材、生態農化產品、電子化學品、新能源配套化學品及精細日化產品等,大有施展拳腳的空間,需要科技工作者付出最艱辛的努力。
「走出去」之所以有可能成為改革的一大亮點,源於兩個現實背景。其一是長期以來國內石化企業「走出去」基本都是資本出海獲取資源。事實上,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石化行業由大到強的現實需要,都迫切呼喚資本、技術、產品、人才甚至理念協同「走出去」,到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去賺取利潤,唯有如此,中國石化業才能真正錘鍊出國際競爭實力。其二是國內嚴峻的產能過剩形勢,要求我們從全球的視野來重新定義市場邊界。一些產品僅從國內市場來看是過剩的,但如果從全球市場來看也許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在創新升級「走出去」方面,石化業內成功案例還不多,經驗也不是太豐富,尤其需要有膽有識之士去開創,期待能給業界帶來驚喜。
時勢造英雄,英雄之所以異於常人,在於察先機、破常規。歷數近代百年常青樹的跨國化工巨頭,無一不具有一些好的基因和傳統,無一不具有在重要社會
或市場轉折時期決然革新的勇氣智慧。中國石化行業還很年輕,離我們的目標願景還差距甚遠,又有什麼理由安於現狀、停止變革呢。
更多石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