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當前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人們對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食用菌行業憑藉其獨特的優勢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食用菌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市場需求持續攀升。畢節市作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的重要產區,在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其發展狀況對全國食用菌行業有著重要影響。2025年,畢節市食用菌產業有望延續增長態勢,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產值預計突破80億元。深入了解畢節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狀、優勢、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對把握2025年食用菌行業趨勢至關重要。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食用菌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3年,畢節市食用菌產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實力,種植面積達1.012萬hm2,產量高達45.96萬t,產值達到70億元,規模在全省獨占鰲頭。七星關區、大方縣等不同區域都有各自的種植規模,共同推動著全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畢節市食用菌的種植品種豐富多樣,涵蓋紅托竹蓀、冬蓀、香菇等13種。不同品種在區域分布上各有特點,比如紅托竹蓀主要集中在織金縣、納雍縣等地;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則以大方縣、威寧縣為核心區域。這種分布格局既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種植策略,也反映出各區域的特色優勢。
畢節市食用菌產業成效顯著。在產業布局上,形成了多個特色產業帶和集聚區,像織金縣的紅托竹蓀產業帶、大方縣的冬蓀產業帶等,區域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本土企業與引進的龍頭企業相互協作,目前全市有食用菌主體336個,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3家,市級龍頭企業17家。產業鏈條不斷拓展,從單純的種植向精深加工延伸,納雍縣、織金縣等地開發出多種深加工產品。品牌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培育了15個市場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較好的食用菌品牌,織金竹蓀獲得地理標誌認證,品牌價值評估達8.41億元。
畢節市食用菌生產多以小規模分散種植為主,規模化、標準化程度較低。大棚設施簡陋,水電配套不足,受自然氣候影響大,種植戶管理技術參差不齊,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產量偏低,難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穩定供應的需求。
除了龍頭企業,多數生產主體和合作社對食用菌產業前景信心不足,實力薄弱。群眾參與產業發展主要以務工方式為主,聯農帶戶方式較為單一,沒有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限制了產業的發展規模和輻射帶動能力。
畢節市食用菌加工以烘乾、冷藏保鮮等初級加工為主,精深加工產品研發較少。多數加工企業規模小、設備落後、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僅有少數企業嘗試精深加工,但研發投入少、人才缺乏,加工水平有限,精深加工產業化尚未形成,影響了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部分食用菌生產面臨連作障礙、病蟲害以及極端天氣等問題,科研攻關進展緩慢,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專業科研機構和科技服務隊伍的技術支持不足,無法及時解決生產中的難題,增加了產業發展的風險,制約了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畢節市降雨充沛,立體氣候特徵顯著,平均海拔1600m,年日照時數、年均氣溫和年均降水量適宜。垂直氣候變化明顯,能夠滿足不同溫度需求型食用菌的生長,無論是木耳、平菇等常見品種,還是金針菇、靈芝等不同溫度要求的品種,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宜的生長環境。
畢節市氣候適宜,植被類型豐富,野生菌資源多樣,擁有紅托竹蓀、香菇等多種食(藥)用菌。這些豐富的種質資源為食用菌產業的品種選育和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食用菌產業可以充分利用玉米芯、秸稈等廢棄物,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構建多層次的生態農業系統,屬於綠色農業循環經濟。這不僅減少了廢棄物對環境的壓力,還促進了生態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符合當下綠色發展的理念。
畢節市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交通網絡不斷完善,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日益便捷。隨著成貴高速鐵路通車,畢節市成為交通樞紐,並加入成渝經濟帶,為食用菌產品的運輸和銷售提供了便利條件,有助於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食用菌生產周期短,一般1-6個月,產出比高,且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食用菌產業可以有效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幫助移民穩定就業,對社會穩定和鄉村振興發揮著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當地的林地、果園、大棚等資源,鼓勵龍頭企業發揮技術優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生產規模。推廣林下食用菌種植、果樹套種食用菌等生態循環模式,以及園藝式輪茬和工廠化層架栽培方式,促進產業集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通過「資源+產業」「市場+產業」的工作機制,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助力本土食用菌企業發展壯大,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同時,積極招商引資,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和關聯企業入駐,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資源。
搭建食用菌產業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市場信息服務體系,為生產和銷售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引導產業有序發展。加強市內流通體系建設,鞏固省內市場份額。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等資源,積極開拓華南、華中、西南等省外市場。發展電子商務,培育線上品牌,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營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督促食用菌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規範生產經營行為,建立嚴格的生產規程和產品標準,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鼓勵企業開展綠色、有機產品認證,申報名牌產品,打造一批優質、特色的食用菌品牌。利用各類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產業品牌化發展。
支持企業申報相關項目資金,圍繞功能保健食品、調味品等領域開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食用菌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指出,形成從種植、精深加工到產品展示、菌宴康養的一體化產業體系,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加強食用菌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組織專業人員在關鍵生產時期進行技術指導,幫助群眾解決實際技術難題。推動食用菌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科研院校+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學研融合發展模式,強化技術攻關,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畢節市食用菌產業在2023年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種植規模大、品種豐富、產業成效初顯,但也面臨著產業基礎配套差、主體實力弱、精深加工薄弱和技術服務不足等問題。然而,畢節市在自然條件、種質資源、生態可持續性、交通和帶動就業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展望2025年,隨著各項對策建議的逐步實施,畢節市食用菌產業有望實現規模的持續擴張,產值突破80億元。通過加強基地建設、主體培育、市場拓展、品牌建設、精深加工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工作,畢節市食用菌產業將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鑑,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更多食用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用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