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在眾多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鎢已在世界範圍內被各國列為重要的戰略金屬。我國是鎢資源第一大國,儲量約190萬噸,占全球比重為80%,以下是鎢行業現狀分析。
鎢是一種被譽為「工業牙齒」的金屬,廣泛應用於採礦冶金、機械加工、航天軍工等領域。目前全球鎢儲量大概320萬噸,其中國內有190萬噸,占比近60%;全球鎢產量每年9萬噸左右,其中國內接近7萬噸,占比80%。
我國是鎢生產大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0%左右。鎢行業分析指出,隨著下游需求的擴張,鎢產量節節攀升。但我國鎢產品以中低檔鎢為主,高精密 道具、模具、工程機械配件等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占比50%左右。
2017年,我國圍繞重點成礦區帶、整裝勘查區、重要礦集區和大型資源基地開展礦產地質調查,完成1∶5 萬礦產地質調查11.7萬平方千米,累計完成1∶5萬礦產地質調查323.39萬平方千米,占陸域國土面積33.5% ;圈定找礦靶區450處,新發現礦產地60處。鎢行業現狀分析指出,西藏山南錯那洞超大型鈹礦,圈定找礦靶區4處,預測資源量鈹15.9萬噸,錫19萬噸,鎢(WO3)27.5萬噸。
2018年,我國鎢精礦(三氧化鎢含量65%)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100000噸,其中主采指標76150噸,綜合利用指標23850噸。2007年我國鎢精礦產量僅為8萬噸左右,到了2009年我國鎢精礦產量突破10萬噸。到2017年我國鎢精礦產量接近14萬噸。截止到2018年9月我國鎢精礦產量達到了8.22萬噸。
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鎢精礦平均價格11.15萬元/噸,環比上漲5.05%,同比上漲52.04%;上半年國內鎢精礦平均價格11.11萬元/噸,環比上漲8.28%,同比上漲43.33%;三季度國內鎢精礦平均價格10.28萬元/噸,環比下降7.68%,同比上漲3.73%;前三季度國內鎢精礦平均價格10.83萬元/噸,同比上漲27.86%。
鎢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鎢行業產業鏈條較長,涵蓋上游開採(白鎢礦、黑鎢礦、黑白混合鎢礦)—上游選礦(鎢 精礦)—中遊冶煉(APT、氧化鎢、鎢粉)—下游(碳化鎢)—深加工(硬質合金)— 終端消費(主要集中在機械行業、冶金行業、軍工行業等)。
由於鎢礦資源的稀缺性、 冶煉和初加工產能過剩以及精深加工的高技術門檻,鎢行業價值鏈分布呈現「兩頭高、 中間低」的特點:上游鎢礦採選和下游高端硬質合金(特別是高精度、高性能刀具)的 利潤水平較高,冶煉、制粉、中低檔硬質合金及鎢材利潤水平相對較低。
目前,我國鎢用途廣泛,被應用於金屬加工、機械、電子、礦業、重型製造業、石油化工等領域,鎢作為我國的戰略性金屬,被列為我國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 隨著科技發展、技術進步和新產品的開發,鎢產品將發揮更為重大的作用。
鎢是一種稀缺性較強的戰略性金屬,為了保護我國鎢資源,提升行業集中度,提高我國在國際礦業市場的話語權,國家從行業准入、生產總量控制、出口配額、稅收等各方面制定了完善的產業政策,以上便是鎢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