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對高品質的畜、禽、水產等農產品以及各種糧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來越大。下面進行養殖行業發展分析。
生豬養殖是我國的傳統行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豬產業一方面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等引致的需求強力拉動, 另一方面因生豬產業已經演變成農村居民重要收入來源和城鎮居民菜籃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而得到政府的強烈推動, 使我國生豬產量長期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
養殖行業分析表示,豬肉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副食品,豬肉產量長期占全部肉類產量比重的 60%以上,近 10 年來我國豬肉產量穩居全球第一。2016 年我國全年肉類總產量達 8,540.00 萬噸,其中豬肉產量 5,299.00 萬噸,占肉類產量比例為 62.05%;而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16 年我國豬肉的消費量為 5,498.00 萬噸。
由於受到飼料資源、勞動力資源以及消費市場的導向,中國生豬養殖主要集中於沿江沿海,分布長江沿線、華北沿海以及部分糧食主產區,其中四川、河南、湖南、山東、湖北、廣東、河北、雲南、廣西、江西為排名前十的生豬產區。
近年來隨著外出打工等機會成本的增加以及環保監管等因素的影響,散養戶退出明顯,國內生豬養殖規模化的程度正在明顯提升。2015 年我國生豬養殖戶減少大約 500 萬戶,減少的養殖戶基本都是養殖規模在 500 頭以下的中小散養戶, 而規模化養殖場進一步增加,截至 2014 年年底,養殖規模在 10,000 頭以上的養殖場數量已經超過4,700 家。
目前一些大型的以「公司+農戶」 為主要養殖模式的企業已經將合作養殖戶的標準提高到 500 頭以上。未來一段時間內,規模經濟仍將驅動我國生豬產業的轉型發展,規模化養殖將是生豬養殖行業的主要趨勢,中小散養戶退出的市場空間,將由大型的規模化企業來填補。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逐步改善,口糧消費繼續下降,豬肉等畜產品消費持續上升,優質安全畜產品需求不斷增加。未來,隨著中國城鄉差距的進一步縮小,肉類消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長期以來,農戶散養是我國生豬養殖最主要的模式,養殖技術落後,管理水平低下,對疫病的預測和防控能力不足,對豬場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較大,在生豬的生產管理過程中對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劑方面沒有嚴格的規範措施, 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環保監管的日益嚴格,散養戶被迫退出生豬養殖市場,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優勢日益明顯。以上便是養殖行業發展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