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岩油氣資源潛力巨大。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13年的研究結果,全球頁岩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220.60萬億立方米,其中美國技術可采資源量為32.86萬億立方米,占到14.89%,位居第一;中國技術可采資源量為31.55萬億立方米,占到14.30%,位居第二。全球頁岩油技術可采資源量456.94億噸,其中俄羅斯位居第一,技術可采資源量達到102.3億噸,達到全球頁岩油資源量的22.39%;美國位居第二,頁岩油可采資源量達到65.5億噸,占全球總量的14.33%;中國位居第三,頁岩油可采資源量達到43.65萬億噸,占全球總量的9.55%。
國外頁岩油氣公司應對低油價策略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頁岩油氣勘探開發最成功的國家,在當前低油價的背景下,頁岩油氣仍然是該國油氣產量的主力。因此,充分借鑑美國頁岩油氣的勘探開發經驗,尤其是在當前低油價下石油公司對頁岩油氣資產的應對策略,對於我國低油價背景下促進頁岩油氣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當前油價持續低迷的情況,國外石油公司主要通過消減投資和聚焦核心資產、加強技術創新研究和控制成本、資產出售及併購重組等方式應對風險。
消減投資,聚焦核心資產。當前油價水平已跌破絕大多數公司維持上游綜合支出所需油價水平,對於頁岩油氣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維持公司正常運轉,企業需要進一步削減各種投資,尤其是勘探支出。2015年,全球石油公司共延期、取消近150個項目,減少產量相當於1900萬桶/日。殼牌、雪佛龍、道達爾、康菲暫停北美以外地區頁岩氣勘探。為了進一步規避風險,降低成本,頁岩油氣生產企業已減小了新區、新層系的勘探力度,將勘探開發活動撤回核心產區,通過加強在核心區的勘探開發活動,回歸「甜點」,甜中找甜,提高產量,增加收入,減輕低油價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回歸「甜點」使得美國頁岩油氣鑽井數量在大幅消減的情況下,還保持了頁岩油氣產量的增長。
與此同時,為了應對低油價,部分頁岩油氣公司針對國內天然氣價格走勢相對穩定,利用在頁岩油氣開發中積累的新技術和經驗,重新轉向頁岩氣有利區的開發,以獲取較高的內部收益率。
控制成本,加強創新性研究,提高經濟效益。在本次油價下跌過程中,全球油氣企業累計裁員逾25萬人,油服公司裁員數量占總數的79%,其中殼牌2015年削減7500個崗位,與英國天然氣集團完成合併後將繼續削減2800個崗位;雪佛龍裁員1500人,約占員工總數的2%;英國石油公司2015年在北海和亞塞拜然共裁員555人,計劃繼續削減7000個崗位。與此同時,提升開發技術水平、降低開採成本成為頁岩油氣公司的應時之策。斯倫貝謝和哈里伯頓等油服公司,通過新技術的研發,提高鑽完井成功率和壓裂效率,降低了服務價格,爭取更多的業務。貝克休斯在低油價下,2015年還是推出了15項新技術或產品,減少水和支撐劑的用量,從而節約成本。部分頁岩油氣公司還依據頁岩油氣初始產量高、遞減快的特點,採取推遲完井等油價回升時進行壓裂的方式來規避低油價對企業造成的風險。
優化經營管理模式,加強企業合作。在2015年非常規資源技術大會上,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油氣公司如何確保支出不增加的情況下保持內部效益的增長。赫斯公司通過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分析疑點解決難題的能力,並促進企業內部信息共享,有效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從2012年至2015年,赫斯在巴肯頁岩區開採過程中,節省成本50%,同時該公司後期在尤蒂卡頁岩區開採效率明顯高於巴肯地區,雖然兩地區地質條件差異很大。此外,斯倫貝謝為評估優選伊格爾福特地區適合重複壓裂改造的老井,與5家油氣公司合作,最終在該地區成功實施重複壓裂,使得老井產能恢復至初始產能的48%,甚至達到初始產能的115%。殼牌公司頁岩油氣研究與開發經理Claudia Hackbarth認為,低油價下,應及時調研收集美國已有的7萬口正在開採的水平井資料,學習並利用相關經驗,進一步降低開發成本。
資產併購重組、出售。面對低油價帶來的嚴峻形勢和經營壓力,部分石油公司為了取長補短、形成合力,採用資產重組併購的方式抱團取暖,降低成本,共渡難關。部分公司通過資產出售轉讓,剝離部分油氣資產獲取運轉資金;部分公司無力經營,宣布破產。本次油價下跌以來,加拿大第五大獨立石油生產商塔利斯曼能源公司已被西班牙雷普索爾石油公司以130億美元收購;阿帕奇同意以27.5億美元出售兩個LNG項目股權,並以14億美元剝離部分油氣資產;英國天然氣集團以50億美元出售澳大利亞天然氣管道資產。2015年,美國第一家頁岩油氣開採企業WBH能源公司宣布破產,該公司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油價下跌導致該公司欠債達5000萬美元。油價持續下跌將迫使更多的公司離開油氣行業。
中國頁岩油氣產業應抓住機遇發展
借鑑北美油氣公司在低油價下的經驗,結合我國頁岩油氣產業發展現狀,筆者認為,在低油價下,中國石油公司應注重效益、創新技術、狠抓機遇,促進頁岩油氣產業的健康發展。
聚焦四川盆地龍馬溪組頁岩氣核心區,實行滾動開發。目前,中國石化已經在四川盆地龍馬溪組發現了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探明儲量3805.98億立方米,含氣面積383.54平方千米,完成了一期50億立方米頁岩氣產能建設,二期5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正在有序開展。同時在威遠—榮縣、丁山等地區多口井獲得高產頁岩氣流。中國石油在威遠—長寧、昭通地區啟動了兩個國際級頁岩氣示範區建設,頁岩氣探明地質儲量1635.31億立方米,含氣面積207.87平方千米,已經完成3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今後應加強核心區頁岩氣產能建設跟蹤與評價研究,總結頁岩氣富集規律及勘探開發技術,加強核心區周邊頁岩氣的勘探,實現勘探、開發、工程一體化,擴大頁岩氣開發陣地。
加強四川盆地深層頁岩氣的富集規律及工程工藝技術攻關。四川盆地內部五峰組—龍馬溪組富有機質頁岩埋藏深度超過3500米的地區分布面積大,優質頁岩厚度大、具有較大的頁岩氣勘探潛力。目前,中國石化已經在丁頁2HF井、威頁1HF、永頁1、焦頁87-3HF、焦頁69-2HF等多口井龍馬溪組壓裂測試獲得10萬~15萬立方米/天的頁岩氣流;中國石油在富順永川區塊陽101、來101、陽201-H2等多口井獲得高產頁岩氣流,揭示了下志留統深層頁岩氣勘探的良好前景。但是與產建區頁岩氣相比,深層頁岩氣具有初始產量相對較低、產量遞減快等特點,建議進一步加強四川盆地深層與淺層頁岩氣富集條件的對比研究,將地質和工程緊密結合,加大深層頁岩氣適應性工程工藝技術攻關力度,為深層頁岩氣的規模開發奠定基礎。
促進四川盆地及其周緣常壓頁岩氣的經濟開發。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海相頁岩氣獲得突破的同時,盆外彭水地區頁岩氣勘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揭示了四川盆地周緣複雜構造區穩定向斜帶常壓頁岩氣仍具有較好的頁岩氣勘探潛力。因此,應以相對盆外穩定向斜區為重點進行積極評價,優選有利靶區,並開展工程工藝技術的適應性攻關,降本增效,探索經濟開發模式,實現盆外常壓區頁岩氣的有效開發。
開展東部古近系頁岩油富集機理、選區評價及適應性工程工藝技術攻關。我國湖相泥頁岩層系具有沉積相變快、熱演化程度低、儲層類型多等特點。在以往常規油氣研究中,僅對陸相富有機質泥頁岩的空間分布、有機地球化學特徵進行了宏觀的、概略的研究,但針對頁岩油的實驗、描述手段少且精度不夠,故對頁岩的含油性空間變化規律與富集條件、儲集空間及儲集能力、頁岩油的賦存機理、流動機理等方面的研究較為薄弱,並且在頁岩油資源評價和選區評價缺乏有效的技術方法;同時也缺乏適應性的開發技術和工程工藝技術,不能滿足頁岩油勘探開發需要。因此,急需開展頁岩油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攻關,促進頁岩油產業的發展。
探索海陸過渡相和陸相頁岩氣。我國海陸過渡相和陸相頁岩分布層系多、分布範圍廣、累計厚度大,具有較大的資源潛力。在海陸過渡相頁岩氣勘探方面,目前已經在鄂爾多斯盆地石炭系—二疊系見到頁岩氣流,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的鄂頁1井經過壓裂改造在太原組獲得日產氣1.95萬立方米;延長石油實施的雲頁平1井在山西組壓裂測試日產氣2萬立方米;國土資源部在貴州、湖南、江西、河南等地區鑽探的多口頁岩氣調查井在上二疊統含煤頁岩層系見到較好的頁岩氣顯示。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元壩地區下侏羅統自流井組、川西地區上三疊統須家河組獲得高產頁岩氣流,揭示了我國陸相和海陸過渡相勘探的良好前景。但與海相頁岩氣相比,陸相頁岩氣賦存機理、富集主控因素研究較為薄弱,資源評價和選區評價方法不完善,致使資源潛力不清、目標不明,急需攻關。
適時收購國外頁岩油氣優質資產。低油價給中國石油公司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同時也為我們獲取國外非常規油氣優質資產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在低油價下,許多中小型頁岩油氣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資金鍊斷裂,需要大幅度剝離非核心資產,部分高負債公司實行了破產或併購重組策略,以保存實力。這就為資金實力較強的公司抓住低油價帶來的機會,收購優質資產或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為此,我們應積極跟進國外油氣公司資產交易動向,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從事頁岩油氣勘探開發的公司資產轉讓信息,做好潛在收購目標的篩選和跟蹤工作,適時把握市場機會,以併購和合作等多種方式獲取優質資產,優化資產結構。
更多頁岩油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頁岩油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