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醫療企業占整體市場超60%左右,疫情階段,政府對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系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我國醫療服務將更加經濟實惠,並以患者為本。以下對醫療行業的趨勢和前景分析。
2016年-2020年,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從0.15億元增長到0.24億元,增長幅度尚不明顯。但隨著基因治療近年來臨床試驗的大量開展、基因治療產品的陸續預期獲批上市、相關利好產業政策的支持,預計國內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快速擴大,到2022年將達到14.96億元。
國家醫療保障局的成立,標誌著體制改革的結構性變革開始。政策的目標是未來建立一個以需求為導向,集中度更高的、良性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醫藥市場。現從三大方向和五大點來分析醫療行業的趨勢和前景。
醫療消費升級疊加人口老齡化拉動行業需求。中國當前醫療衛生約占GDP5%,相比較於美國的17%,我國醫療消費水平尚處於初級階段。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健康觀念將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消費將迎來長期穩步發展階段。此外,中國慢性病患病率不斷攀升,且人口老齡化將持續促進醫療服務消費。2016年至今我國公立醫院檢查、手術費用持續快於藥品支出費用,行業需求愈發旺盛。我國醫療服務需求一直不斷增長,需求增長主要來自於人口老齡化、人口患病率的上升(保健意識提高)以及醫保覆蓋的提升。
近十年來,我國居民人均醫療衛生費用年均增速超過14%;衛生費用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8年已達6.39%,但是與已開發國家(占比10%以上)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隨著人民經濟收入的增長、老齡化加劇、全民健康意識的加強、醫療技術的更新發展、以及醫療衛生體制的深化改革,醫院醫療事業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良機。
按照2018年數據,公立醫院數量占比36.45%,而床位數占比高達73.66%;三級醫院數量占比僅7.7%,而床位數占比高達39.37%。我國醫療服務供給端,呈現出以公立醫院、三級醫院為主的格局。目前,我國醫院總體病床使用率已經超過84%,其中承擔最主要醫療任務的三級醫院病床使用率更是高達97.5%,醫生人均每天負擔診療人次7.0次,基本屬於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的狀態。同時,我國每萬人口醫師數為18,每萬人口護士數23,遠低於德國、澳大利亞等已開發國家。
技術的革新,總是能帶領行業向前邁步,有時候,甚至能改變整個行業環境,醫療技術也是如此,隨著科技發展,未來像是3D列印器官、機器人手術、基因測序等等,都會逐漸被廣泛使用。
不得不說,現在中國境內人口老齡化形勢已經趨於嚴峻。咱們國家又是一個講究尊老愛幼的禮儀之過,面臨老年人口數量快速增加,但是國內目前老機構床位數不足存在著養,老年護理人員的數量和服務質量不足的情況,未來將加大對養老機構的要求。
一個國家要持續發展,青年人口數量是絕不可減少的,與人口老齡化相反,嬰兒出生數量反而不高,所以才會開放二胎。而已經全面開放的二胎,必然使得兒童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等相關醫療服務機構會相應增加。母嬰服務產業也必然會增大。
社會資本參與度的提高對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能起到推動作用。民營醫療機構的成立對中國醫療「供給端」起到補充作用,這有利於更好的滿足社會醫療需求。
現在各個地區都在往城市化的方向發展,而大城市的醫療資源會更多更優,進一步加強對其他城市的比較優勢,進而再次推動了中國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
醫保支付結構優化,醫療市場消費升級疊加人口老齡化現狀拉動醫療行業需求,醫療服務行業有望深度受益。目前我國公共醫療管理系統的不完善,醫療成本高、渠道少、覆蓋面低等問題困擾著大眾民生,醫療事業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新良機。
以上就是醫療行業的趨勢和前景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