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只對增值額徵收,整體上有利於降低企業稅負和成本,改善企業盈利;由於打通了貨物銷售與服務提供的抵扣鏈條,將促進相關服務業發展,有利於解決就業和穩增長。減稅的規模取決於成本結構、稅票的管理及由談判能力決定的稅負轉嫁能力。營改增將年均減稅約5000億,其中由不動產、在建工程抵扣帶來的減稅將占60%,即3000億。以下對2017年營改增政策分析。
增值稅由於其中性特徵和優勢,當前被170多個國家廣泛採用。2016年5月份,我國營改增全面擴圍。一年來,作為當前我國稅制改革的實質性轉型和關鍵性舉措,其改革成效和紅利逐步釋放,外溢效應日益明顯。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認為,全面實施營改增是我國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最為重要的稅制改革,是構建中國現代稅制體系、全面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制度變革,一年來營改增取得了統一稅法體系、合理稅制結構、理順稅收體製成效、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增強治稅能力和提升國際形象等多項成效。
畢馬威合伙人王磊表示,評價增值稅改革有很多標準,比如中性原則、有效性、公平性、靈活性和確定性等等,中國營改增不僅簡化了稅制,完善了發票系統,在金融機構、房地產等行業實行寬稅基管理,做法和成效十分明顯,同時中國在營改增過程中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協助非常有力度。
營改增要求企業提高財務核算水平。促進產業鏈良性循環,倒逼鏈上企業財務規範。這位財務部長說,營改增之前,供貨商已習慣提供發票就行,而不關注是普通發票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一般是不能抵扣的,現在就要求供貨商到稅務機關申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從小規模納稅人升級為一般納稅人。營改增後,有兩家供貨商主動變更為一般納稅人。外地的一般納稅人供貨商更多,因為我市的綠色有機產品更多,品質有保障,我們還是願意選擇本地供貨商,但這些供貨商好多都沒有增值稅發票,所以進貨商品達不到全部抵扣。
「增值稅的基本原理是道道抵扣,進貨時應該向上一道取得發票。若沒取得,就不能抵扣,要多交稅。這就逼著納稅人規範自身財務管理,也會推動全行業稅務管理向規範化發展。」市國稅局貨物和勞務稅科科長武耀告訴記者,營改增會倒逼全社會全行業加強財務管理,促進增值稅抵扣鏈條的銜接和完善。
據這位財務部長介紹,他所在的酒店若按以前的營業稅計算,要交幾百萬的稅金。營改增後,因為酒水、食品、生鮮以及電費、燃氣費可進項抵扣稅金,稅負明顯降低。
據武耀介紹,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底,全市納入的四大行業試點納稅人2.1萬餘戶,新辦戶數逐月穩步增加。通過一年的運行,試點企業稅負普遍降低,其中生活服務業稅負下降幅度最大。
「營改增後企業減稅有痛點。」武耀說,營改增減稅的主要原因是打通了抵扣鏈條,但在實踐中,部分企業抵扣不充分,讓營改增減稅效應大打折扣。對稅收優惠政策不了解,盲目採用一般計稅方法,也影響著營改增減稅效應的釋放。
「國家的增值稅制度還會進一步改革。近期看,我市建築企業實際稅負降得少,但長期看有利於規範建築業市場,倒逼上游企業規範資質。我市的企業應加強學習,避免進項抵扣不足問題。」武耀坦言,營改增實現了增值稅稅制下的「環環徵收、層層抵扣」,通過抵扣進項稅額可以消除重複徵稅,降低納稅人的稅負。如何接到更多政策紅包,提高發展後勁,需要企業練好內功,掌握好政策,運用好政策來調整管理思路和模式,這將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契機。
更多營改增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營改增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