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新興市場在全球鑄件規模中占比日趨增大。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四個新興經濟體占全球鑄件總產量的份額逐年上升。下面進行鑄造行業競爭分析。
鑄造行業分析表示,從區域分布來看,全球鑄件產能分布並不平衡,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產能占比較大,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工業已開發國家一直居於全球鑄件產量前十位。其中,德國仍然是單位企業產量最高的國家。
各領域鑄件用量方面,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成為鑄件的最主要應用領域。2016 年度,汽車領域鑄件用量占國內鑄件總需求量的近三分之一,達29.90%,內燃機及農業機械用量為13.03%,離心鑄鐵管用量為16.10%,礦冶重機用量為9.32%,工程機械用量為6.99%,上述五個主要工業領域的鑄件用量占到總需求量的75%左右。
隨著我國鑄造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的提升,我國鑄件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特別是在汽車、內燃機、工具機、發電設備及電力、軌道交通等工業領域,形成了一批質量水平較高的規模化、專業化鑄造企業。關鍵鑄件自主製造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一些鑄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質量以及內在品質等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鑄件出口檔次有較大提高。
近年來,我國規模鑄造企業在新項目建設和技術改造過程中,普遍對鑄造裝備進行了較大的投入。很多企業都採用了、節能的熔煉設備,粘土砂自動化造型線、大型自硬樹脂砂生產線、先進鋁合金高/低壓等鑄造設備。
目前少數國內規模鑄造企業的整體裝備水平已與國外工業已開發國家水平相當。這些企業憑藉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支撐著國內主機和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鑄件製造,成為汽車、能源(核電、風電、水電、火電)、軌道交通等領域關鍵鑄件國產化自主製造能力的重要力量,並具備了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隨著我國「鑄造行業准入制度」的深入貫徹執行,鑄造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鑄造行業的落後產能將加速淘汰,全國鑄造企業的數量將會持續減少。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鑄件產量將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增長率會在4%以內,到2020年我國鑄件的年產量將達到5500萬噸左右。
隨著我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鑄造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擴展空間。國家發布了《中國製造2025》,我國裝備製造業將按照製造強國的戰略需要加快邁向中,這必然對其基礎的鑄造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另外,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我國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創造更多的產業合作機會,鑄造行業將會與我國裝備一起更深入地走向國際市場。而且從世界範圍看,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將引發全球產業發展的方式變革,網際網路與傳統鑄造行業的加速融合,促使智能鑄造加快實現。以上便是鑄造行業競爭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鑄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鑄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