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通信技術通訊設備行業分析報告 >> 2006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前三季度經濟運行

2006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前三季度經濟運行

2006-12-06 08:37: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一、生產保持快速增長,利潤空間向下游轉移
  2006年1-9月累計紗產量為1243.39萬噸,同比增長21.6%;累計布產量為319.29億米,同比增長16.15%,其中棉布、混紡交織布和純化纖布的貢獻率分別為55.42%、14.59%和29.99%,這與它們的構成比例大體一致。  

  下圖是2006年紗、布產量的走勢圖,後三個月為估計值,預計全年紗產量可達1772萬噸,布產量可達454億米。


  下表為我行業各產品產量情況。 


  2006年1-9月我國棉紡織行業利潤總額累計達到135.9億元,同比增長41.02%,其中色織行業利潤總額達到19.96億元,同比增長14.95%,占棉紡織行業利潤總額的14.69%。虧損面同比增加了0.3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全行業的銷售利潤率為7.20%,低於去年同期的7.44%,而利潤率為3.28%高於去年同期的2.91%,因此我們估計非主營業務收入在利潤總額中占有的比例越來越大。 
 
  作為紡織行業的前道基礎性產品,我行業生產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受下游市場強有力的拉動,內銷仍然占主導地位。2006年1-9月我行業出口交貨值占主營銷售收入比重為13.3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兩個百分點。  
  下表是經濟指標情況表: 


  雖然生產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長,但是行業的平均利潤仍然比較低,生產的主導產品是大路產品,且賣價較低。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生產紅紅火火的同時,企業又感到生活難做的主要原因。  

  生產高速增長一方面是受技術改造下新設備的上馬運轉的推動,另一方面則是原有設備並未及時淘汰,或者說淘汰的速度相對於新設備上馬的速度而言較慢,造成能力的相對增長。下圖是我行業的投資情況: 


  2006年1-8月份棉化纖紡織完成投資388.3億元,同比增長34.7%,2006年1-9月份棉化纖紡織完成投資446億元,同比增長29.7%,增長速度大幅下降。  

  為了引導企業減少大路產品的投資,自覺控制產能的發展,協會攜全體理事單位在8月發出了一份行業自律倡議書,並將在12月召開行業的技術進步會,大力提倡技術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產業升級。  

  二、前道產品出口增幅放緩,後道產品出口看好
  2006年1-9月我國累計出口棉紡織品及服裝金額409.79億美元,同比增長33.21%,其中棉紡織品和棉製服裝的貢獻率分別為16.87%和83.12%,其中棉紡織品的貢獻率下降了6個百分點。具體到棉紡織品來看,在出口的121.22億美元的棉紡織品中,棉紗線僅占11.46%,而棉織物占到41.36%。在出口的棉織物中,坯布、色織布和印染布的貢獻率分別為23.22%,14.52%和62.43%。  

  下圖是2006年我國棉紡織品出口金額走勢圖,後三個月為估計值,預計全年棉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金額可達560億美元,同比增長在36%左右,其中棉紡織品出口金額在170億美元左右。


  這是根據前三季度的出口情況給出的預測,已經明顯區別於去年年底我們給出的預測。當時的預測偏低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認為05年取消紡織品配額是出口激增的特殊的一年,這一年實際上也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紡織品的出口高峰,也就是說去年為今年打造了一個非常高的基礎,在這樣高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高增長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當時業內普遍認為06年能保持原有的增長速度就已非常不錯了;另一方面考慮到歐美地區將會對我紡織品實施新一輪的設限和配額管制,這會影響到企業對歐美市場的信心,另外也擔心05年丟失了部分非設限地區的市場,因此對出口的整體增長水平沒有太大的期望。但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雖然也有所表現,但是出口還是保持了穩步快速的增長。下表是各產品的出口情況:  
  
  2006年1-9月我國棉紡織品及服裝出口情況 


  從產品購成來看:初級產品紗線仍以進口為主,雖然06年紗線的出口金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47%,但因為基數小,實際增長金額僅為3億美元;棉織物出口同比增長了16.43%,但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了13.2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6個百分點,其中純棉坯布、色織布、牛仔布的增長率分別為2.69%、5.19%和0.18%,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水平,只有印染布還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而服裝的增長率41.7%,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45個百分點,服裝出口的基數本來就高,這2.5個百分點意味著同比增長了85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我行業的出口增長已進一步向後道產品轉移。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增長正是我行業產業調整的奮鬥目標。  

  三、棉花價格雙雙下降,化纖價格雙雙上漲  
  (一)國際國內棉花價格雙雙下降  
  1、新棉完全上市之前,棉花價格上漲,9月下旬價格逐步下跌,到10月比去年同期低9.15%(2005年10月14200元/噸,2006年10月12900元/噸)  

  2006年初棉花市場價格穩步上漲。2月份最高時為每噸14380元,接著,受國際市場價格下跌的影響,3月以後國內市場價格有所回落。7月,國家為了促進新疆棉的實時銷售,也為了減少信貸風險,實行了「一配一」制度,8月新疆棉已基本銷售完畢。  

  8月29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配合國家調控棉花價格,農發行決定今年設定棉花收購價格警戒線,即每擔標準級皮棉收購貸款基準暫定為500元/擔(約合2.38元/斤),新疆為480元/擔(約合2.29元/斤),允許最高上浮50元/擔,下浮不限。許多加工企業認為在目前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下,高價位收購,所帶來的收購風險較大,許多軋花廠對收購新棉持起了觀望態度,導致了新棉收購行動緩慢,軋花廠不收籽棉,棉紡企業為規避風險並不著急大量購買新棉,國內棉假隨著國際價格的下降而逐步下跌。

  (1)今年新棉整體長勢較好,大獲豐產。今年我國棉花春播面積比去年增長6.56%,植棉總面積超過8000萬畝,9月份以來,主產棉區氣候正常,全國棉花豐收。有關方面最新預計,全國棉花產量可望達到650萬噸左右,比去年增產80萬噸。  

  (2)紡織品出口退稅下調的政策已經開始實施,對上游棉花原料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  

  (3)農發行吸取去年經驗,謹慎發放收購貸款,流通企業的收棉也趨於理性,目前的價格已處於底部,棉農惜售情緒較濃。  

  2、國際棉價逐步下跌  
  九月下旬至十月初,國際棉價持續下滑,在十月上旬曾出現大跌現象,紐約期貨近期合約跌至48.38美分/磅的今年新低位。COTLOOK A指數也跌至56.60美分/磅的低位。
  
  (1)進口數量減少  
  2005/2006棉花年度,我國共進口棉花411萬噸,近日,由於沒有進口配額,美棉銷售狀況仍無明顯改善,美棉出口裝運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高達50%以上。  

  2006年1-9月共進口316萬噸,其中,9月份進口13.4萬噸,較8月份減少15.19 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7.89萬噸。預計下個月進口不會有較大增長。  

  儘管在9月底,發放了非關稅配額約70萬噸的進口棉配額,但國內棉價的持續下跌,使得滑准稅率下的國際棉花價格已不具備低價優勢,並且已出現倒掛現象,會促使進口數量減少。可見滑准稅率不隨棉花價格的波動調整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  

  由於受到非洲棉與亞洲棉的有力競爭,越來越多的美國棉商選擇將棉花以註冊倉單的形式在期貨市場上拋售。遲緩的美棉銷售進度及期貨市場上過高的現貨庫存都對美棉期價的上行構成了極大的壓制,而美棉現貨價格也緊隨其後一直下滑走低。  

  (2)全球棉花豐收,國際市場棉價下跌。據國際棉花諮詢委員會最新預測,今年全球棉花產量2500萬噸,比前期預測調高33萬噸。其中,我國增產80萬噸,印度增產45萬噸,美國產量也比前期預計增加。從全球的供求關係上來看,2005/06年度全球棉花市場供需基本平衡。據美國農業部估計,2005/06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480萬噸,比上年度的歷史最高水平減少150萬噸;棉花消費量為2500萬噸,同比增加了160萬噸。  

  (3)印度棉花出口量預計將大幅增加,若棉價上揚,其施壓作用不可小視。過去兩個年度,由於產量大增,印度棉花庫存大幅增加,棉花出口量增加。2006/2007年度,該國棉花出口量預計將達90萬噸,後期其棉花出口量有望超過烏茲別克斯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國。如果國際棉價在庫存減少情況下上揚,印度的出口將會成為補充缺口的主力軍,每年近40萬噸的出口增量將會影響棉價的上升趨勢。  

  原料價格的下降直接導致了下游紗布的價格也呈現出下跌的趨勢,儘管在8月有小幅上漲,但最終沒有擺脫下跌的大勢,11月初的32支紗線價格已從2月份的最高價19820元/噸下降到18800元/噸,全棉坯布也從年初的4.9元/米下跌到4.74元/米。 


  今年以來,國內牛仔色織市場一直處於低調平穩的態勢。山東、江浙等地的價格也普遍偏低,但走勢穩定。廣東省雖然銷量較好,但多以庫存產品出售為主,而且由於競爭激烈,國內採購商的出價也比往年低1-2元左右,據了解,停機等單的現象較多。10月以來,廣交會、紡博會等面料展的影響,全國色織牛仔布市場銷售開始回升,展會上接到的內單、外單開始陸續進入加工生產。由於2005年與2006年進口非關稅配額的棉花實施滑准稅率,嚴重降低了低支紗的競爭力,為了降低低等級棉的進口稅率,更好的體現進口棉花的品質差異,國家有關部門對2007年滑准稅率提出新的方案,計劃提高滑准稅的最低稅率,並稍稍降低了基準價。我協會已經建議上報國家有關部門。
  
  (二)化纖短纖雙雙上漲:  
  儘管粘膠和滌綸短纖的價格從年初到現在是漲跌不平,截止到11月初,雙雙以上漲為最終的趨勢,尤以粘膠短纖較為突出,價格上漲幾乎呈線性增長,產銷兩旺,庫存壓力不大,特別是一些高檔次的粘膠短纖甚至能夠做到零庫存,由於下游粘膠紗布的銷售比較好,所以對粘膠短纖很有影響力,但是目前329級棉花價格已低於粘膠短纖的14100元/噸的價格,可能會影響後幾個月的價格。  

  滌綸短纖年初隨著棉花價格的下跌而下跌,但隨著石油的漲價,中間出現過小幅上漲的情況,但是受上下游的影響,開工率也時常變化,庫存時大時小,所以價格漲跌互現,11月初中心價在11300元/噸左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棉紡行業前道產品生產企業正面臨著兩大困難:一是原料價格所帶來的壓力,二是利潤空間向下游轉移,企業競爭壓力增大。(張曼 黃瀟瑾)

更多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經濟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