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疫情反覆的影響下,經濟市場壓力加劇,2022年5.5%左右的經濟數據增長未達到,市場走勢偏下行。3月份多城實施更為嚴格的限制和封鎖,這可能對零售和服務消費的衝擊最為顯著。以下對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現狀分析。
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將從2021年的6.1%下降至3.6%。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服務經濟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指出,其中,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GDP增速預期從2021年的5.7%下降至3.7%,歐元區GDP增速預期從2021年的5.3%下降至2.8%,英國GDP增速預期從2021年的7.4%下降至3.7%,日本GDP增速預期則從2021年的1.6%上升至2.4%;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中國GDP增速預期從2021年的8.1%下降至4.4%,印度GDP增速預期從2021年的8.9%下降至8.2%,俄羅斯GDP增速預期從2021年的4.7%下降至-8.5%。
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之後,中國疫情防控高效、供應鏈保持穩定為中國的外貿的局面帶來的積極正面的影響。現從三大市場狀況來分析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現狀。
疫情以來,以數字產業、智能產業、雲端經濟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形態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對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國「四新經濟」新設企業383.8萬戶,同比增長15.8%,占新設企業總量的42.5%,較2020年的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
2022年,數字經濟將是新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2022年預期新增新經濟企業8.3萬家,新增上市新經濟企業10家,新經濟營收增長12%。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12.8%,新經濟風險投資金額超200億元,新經濟風險投資件數超398件。
2021年,中國經濟整體經歷了較為強勢的復甦,在去年高基數的帶動下,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將處於下行周期,而奧密克戎病毒的擴散超出預期,這或許將加快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速度。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時達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所設定的5.5%GDP增長目標是接下來各項政策制定要考慮的重心。
5月我國防疫限制政策再次收緊,近期俄烏衝突導致能源和糧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擾動供應鏈,給未來亞洲通脹帶來了一定上行壓力。在三重壓力疊加超預期的大背景下,展望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還面臨比較大的壓力,需要在政策層面做出一些明確和有針對性的策略選擇,甚至是超常規政策。
以上就是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現狀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