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俄烏衝突的影響讓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都影響巨大並且衝突的周期性,目前全球承受增速減慢和通貨膨脹的衝擊,並且因為國內多地區疫情面廣、頻繁給我國的經濟增加了難度。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我國的GDP同比增長了4.8%,表明我國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實現了開門穩的局面。
國家統計局4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8%。國際主要媒體紛紛在第一時間報導了這條消息,這高於去年第四季度4%的增速,也好於外界此前的預期。在世紀疫情疊加俄烏衝突的艱難形勢下,只要不是「地緣政治競爭狂熱者」,沒有人不會在內心希望中國經濟以強勁表現,為處於迷茫和焦慮中的世界帶來好消息。
中國經濟「開門穩」,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奠定了基礎。過去三個月,中國經濟遇到很多困難,但咱們都挺住了。一方面,穩增長措施的效果在今年前兩個月開始顯現,經濟恢復的速度比較快;另一方面,3月以來本土疫情持續反覆、國際局勢加劇動盪等因素超出預期,帶來了不少挑戰。這樣看來,一季度的成績來之不易,「開門穩」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在眾多困難中,「貨出不去、人進不來」的狀況一直困擾著服務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濟健康運行,物流是重要基礎。無論是產業鏈的暢通,還是百姓生活必需品的穩定供應,都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今天中央再度明確,要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實現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全國互認、實行「即采即走即追」閉環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結果為由限制通行等。
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努力實現「民生要托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循環」;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提出23條政策舉措。在採取堅決果斷措施遏制局部疫情反彈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這些都是為中國經濟的龍骨和船頭所打下的鉚釘。
接下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要在兜底線、保暢通上下更大的功夫,在「實」字上多做文章。讓行得通的好辦法真正落地、早見真章,讓經濟真正動起來、更加好起來!
更多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