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管理行業分析報告 >> 淺析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及路徑選擇

淺析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及路徑選擇

2007-10-12 08:50: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一、發展循環經濟面臨的問題
  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目前還僅僅局限在最高的領導層、少數部門、少數地方、少數人的範圍內,還沒有形成一個大氣候。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中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一)對我國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認識不足。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多數指標卻呈現出反向的增長:環境污染加劇,「三廢」排放量日益增加,我國七大江河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資源危機凸顯,資源緊缺,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地區常年缺水,且資源利用率低、消耗快;生態安全日益嚴峻,生態破壞的範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已經嚴重打破自然界本身的循環,導致自然生態系統嚴重失衡。末端治理,是一切從人類的利益出發,並不顧及對其他物種的危害,其缺陷表現為:末端治理需要較大的投資,運行費用高,建設周期長,並且污染治理與經濟收益相矛盾;能源與資源的利用率低,可以收回利用的原材料被排放,加重了資源浪費與環境的污染程度;污染物的排放標準不規範,忽視了環境容量,只注重排放濃度的控制。另外,末端治理是問題發生後的被動措施,是將污染物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不可能從根本上避免污染發生,仍然會造成環境質量下降、資源供應枯竭,最終將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

  (二)傳統計劃經濟體制阻礙循環經濟的發展。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觀調控,似乎計劃經濟體制在起作用。這種認識存在著片面性。計劃經濟體制由於宏觀調控作用的非對稱性,即宏觀政策存在一定的盲區,這是不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為宏觀調控政策並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能有效發揮作用的,只有在以單一計劃配置資源的傳統經濟體制下,排除市場的作用,資源的流動與配置才能在政府的嚴格計劃下進行,並且必須具備必要的條件:第一,政府必須擁有十分健全的信息儲備系統;國家利益、社會利益與個體利益之間要基本一致;要有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管理決策隊伍,而這種管理體制在實踐中卻是難以實現的,這就必然導致宏觀政策失效,從而造成自然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環境污染的產生。第二,完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不能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現代經濟發展史表明,市場經濟越發展,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便越顯得重要和必不可少。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處在自由競爭的狀態下,市場這隻無形的手起著主導作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由於市場中存在的諸多非對稱性問題,也就是市場的作用存在盲區,單純靠市場的作用不可能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即對於環境污染、廢棄物的處理,不受到市場的約束。因此,必須通過政府運用法律手段進行嚴格的立法並加強執法力度,將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成本加載到企業成本中去,才可能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

  二、構建我國循環經濟的政策體制
  (一)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強化環境產業市場,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機制。發展環境產業市場,關鍵是充分利用環境產業的成本--效益型驅動體制;社會大眾對更高生活質量追求而形成的消費需求驅動機制。將「誰污染,誰治理」的模式擴充為「誰污染,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模式。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綠色產品和綠色消費市場;二是生產活動源頭無廢或少廢產業市場;三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市場和多元化經營市場,包括廢舊物資交易市場和可再生資源再加工和綜合利用市場,以及垃圾末端處置和能源轉化市場;四是相關科技產品市場。

  (二)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完善其理論和科學技術的應用。可見,科學技術是建設循環經濟的決定性因素。一是研究不同產業和不同企業間生態鏈的合理性及穩定性;二是節約能耗和物耗,污染或無污染工藝,包括清潔生產工藝;三是開發各類預測模型,以確定經濟效益與循環率、資源再生費用;以及產品價格等因素之間的聯繫程度;四是降低材料的浪費,研究新材料以替代有毒材料和污染材料;五是開發資源再生技術,特別是廢家電、廢電池、廢電腦及廢燈管等特種廢物的再生技術,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三)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國際合作,追蹤先進理論經濟和科技。為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就必須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使經濟社會與環境資源得到協調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正是實施可持續發展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之路。借鑑已開發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並向其展示我們的成果,彼此聯合起來,為人類和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共同努力。為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金融、科研機構等在循環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大力發展環境貿易,追蹤並學習其先進理念和科技。

三、發展我國循環經濟的幾條有效路徑
  (一)首先,加強循環經濟的宣傳和教育,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在經濟、管理、環境專業高等教育中,設置循環經濟相關課程;通過各種媒體和手段,大力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活動;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和垃圾分類,使社會各階層人群了解並認可循環經濟,在生活中優先使用和採購再生利用產品、環境標誌產品和綠色產品,為這些產品培養穩定市場。發展循環經濟有利於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有利於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現實需要,是一項符合國情、利國利民、前景廣闊的事業,只要各地、各部門和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群策群力,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就一定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其次,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用法律形式約束政府、企業和國民必須履行循環社會的義務,對發展循環經濟和建立循環型社會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集經濟、技術和社會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法律、法規和制度作保障。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循環經濟立法走在世界前列,其中美國頒布並付諸實施的《促進循環社會形成基本法》和《家電循環法》、《建設循環法》和《汽車循環法》等法律法規,促進了人們在生產、消費、流通、廢棄整個過程中對物資的有效利用,限制了資源浪費,減輕了生態環境的負擔,極大地推動了美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在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借鑑美國、德國等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制定有關環境保護、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度,用法律法規制度推動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已經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是我國推進循環經濟立法的一個里程碑。今後,要儘快制定相應的《國家綠色消費法》、《資源循環再生利用法》等法律,制定家用電器、建築材料、包裝物品等行業在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

  (二)發展循環經濟是防治污染、扭轉防治思路的重要途徑。從廢棄物的循環和回收再利用可大大減少固體污染物的排放來看,發展循環經濟迫在眉睫。其主要是轉變生產方式,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是保護環境的基本措施。我國長期不斷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過度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愈來愈不容忽視,再加上經濟、科技和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前我國所面臨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因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緩解生態壓力,遏止環境惡化,加快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刻不容緩。

  (三)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要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改革現行傳統的GDP統計方法,建立以生態市場經濟理論為基礎的綠色GDP核算體系,這樣,才能正確地了解發展的成果,對政策效果做出正確的評價,並制定正確的發展目標。目前,國內生產總值GDP已成為人們判斷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經濟成績的最主要依據。但這種GDP沒有扣除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損耗所造成的損失,使得人們難以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變動的情況進行科學全面的估量,甚至會無視生態環境破壞、自然資源損耗的存在。綠色GDP占傳統GDP的比重越大,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

(四)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的一條有效途徑。環保產業是循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產業的不斷發展也是國民經濟和就業崗位新的強勁增長點。循環經濟不僅僅是在傳統經濟基礎上增加廢棄物的回收、資源化和再生利用環節,更是要帶動整個環保產業的發展,或者說發展環境產業。發展環保產業對於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和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更多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經濟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