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是指貼身穿的衣物,包括背心、汗衫、短褲、胸罩等,通常是直接接觸皮膚的,是現代人不可少的服飾之一。2015年我國內衣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信息如下: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速在減慢,2014年大型零售企業特別是大型百貨店商品銷售進一步萎縮。而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等線上銷售渠道正在異軍突起,並且呈現出一個鮮明的特點:無論從交易量還是交易額的角度看,25歲~29歲的消費者都已經成為網絡零售的消費主力。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內衣市場前景分析預測報告》。
在目前的品牌服裝市場,同樣呈現出線上渠道銷售繼續快速增長,但增速減緩的現象。網絡銷售天貓一家獨大,網上服裝價格明顯低於市場水平;商家不靠經營而靠租金賺錢;消費者購買服裝根本不觸摸面料或者進行試穿;設計師把自己的服裝去掉logo,參與非設計品牌的市場競爭;商品盈利靠加價,不依靠周轉速度;品牌服裝距離消費者越來越遠,消費者需要小眾、差異化品牌,希望看到爆款、模仿暢銷款的產品……我國服裝零售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怪現象。
有人說,2014年是中國經濟真正觸及利益甚至靈魂的一年。反觀內衣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細分表現突出,無論是產品細分還是市場細分,都將表現出細分化、多元化、複雜化的格局。變革中的內衣產業,誰能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把品牌做大、做強,誰就能取得規模化和品牌優勢,繼而最終勝出。如今內衣行業已發展到了品牌運作的火山口上,以「小規模、同質化、分散化」的運作方式,向「以品牌為主導」的規模化經營轉變是必然的。內衣產業調整在2015 年繼續縱深探底,利益和靈魂都在焦灼。
消費者希望越來越高的是性價比,而品牌在定價環節發揮的作用卻是提高價格,品牌附加值加多少,加不加成了最頭痛的問題。服裝營銷創新模式和有文化內涵的少,不是市場不好,而是消費者買不到好的產品,新常態的營銷模式下,消費知行合一、口碑購買的過程更是一種文化的體驗、一個故事的表達、也是人們一段愉悅的記憶,消費者需要內衣企業通過創造驚喜的體驗留下美好的回憶。
更多內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內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