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維密內衣遭遇瓶頸期 中國女性內衣市場群雄割據

維密內衣遭遇瓶頸期 中國女性內衣市場群雄割據

2017-01-01 16:54:1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縱觀維密舉辦了21年的內衣大秀,多數選擇在美國本土舉辦,為數不多的幾次中,曾在英國和法國舉辦,以配合在歐洲市場的布局。從維密試水北京、香港等時尚消費相對發達的市場中,維密門店也是僅僅出售護膚品等高毛利產品,主流的內衣產品並未涵蓋在內。也正因此,海外市場成為維密未來的轉機,其中消費群龐大、購買力較強的中國不容小覷。

  維密內衣遭遇瓶頸期

  維密的業績增長放緩趨勢早已有跡可循,雖然維密內衣大秀已經幾乎獨立發展成為成功的全球IP,但是這一商業營銷手段為品牌銷售的支撐作用,已出現邊際效應遞減。

  截至2017年8月26日,維密母公司L Brands當月淨銷售額為8.42美元,同比下滑1%;同店銷售同比下跌4%;其中主品牌維密當月同店銷售下滑達13%。這已是維密連續8個月出現淨銷售額的下滑了,第一、二財季中,L Brands上述業績指標也出現了下滑。

  此前,維密也曾嘗試過諸多衍生業務,如香水、護膚品、泳裝、運動裝及服裝業務,但並未看到明顯的提升作用。2016年,維密提出放棄原本占據公司銷售超過6%份額的泳裝產品線。隨後業績顯示,全年品牌可比銷售額下降9%。雖然集團在財報中將品牌全年可比銷售額下降9%的業績,歸因於砍掉泳裝線,但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Jefferies的分析仍認為泳裝業務僅僅是為品牌增長乏力而「背鍋」。

  銷量減少的背後是消費者對維密的關注度在下降。時尚秀作為維密的招牌,收視率在連年下滑。數據顯示,2016年維密時尚秀的收視率創新低,其中18-49歲收視率為2.1,低於2015年的2.3。另外,2015年維密秀的收視率已經較2014年下降了32%。

  此外,維密內衣大秀雖然奪眼球,但性感前衛的品牌形象與內衣設計定位,已顯露出與當下年輕消費者偏好的部分偏離。在歐美以及亞洲國家,近年來逐漸風行舒適感更佳的無鋼圈內衣產品。有消費者調侃稱,與無鋼圈內衣相比,以往的鋼圈內衣簡直是一件盔甲。穿著上的束縛感,正是當下年輕消費群所摒棄的,他們更加追求自由、個性化的生活方式。這也導致國內外的無鋼圈舒適型內衣大行其道。這一趨勢與維密性感的產品定位相去甚遠。不過維密還是於2016年涉足這一產品,只是被認為進入過晚,已失去先機。

維密內衣遭遇瓶頸期 中國女性內衣市場群雄割據

  中國女性內衣市場群雄割據

  目前中國女性內衣市場群雄割據,沒有一家品牌的市場份額超過3%。由於全球市場前景黯淡,國際品牌紛紛將中國視為拉動業績的主戰場。

  2016-2021年中國女士內衣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La Perla文胸零售價約為2000元人民幣(折合300美元),在中國已有八家門店。La Perla計劃今年成都和重慶開設專賣店,還打算在北京新開店面銷售男性內衣。

  「人們對內衣行業已經改變,」琪亞拉向路透社表示,「以前很多人都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在別人看不到的內褲上花上千美元。」

  維多利亞的秘密今年將在上海開設一家占地2萬平方英尺(1860平米)的旗艦店。店址位於市中心,原本是路易威登的店面。維多利亞的秘密母公司L Brands負責國際業務的總裁馬丁·沃特斯表示:「我認為新店開張將以非常盛大的方式宣告維多利亞的秘密登陸中國,也標誌著潛力巨大的業務正式起步。」

  黛安芬在中國已擁有1000家門店,今年計劃進駐五個新城市,明年將覆蓋11個城市。

  去年中國內衣企業都市麗人收購了歐迪芬,打算開拓奢侈內衣市場。都市麗人此前主打大眾品牌,文胸產品最低50元人民幣(折合7.5美元)。 國際品牌都表示並未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產品。不過義大利品牌La Perla指出,某些顏色的內衣在亞洲賣得比歐洲和美國好得多,例如紅色和淺粉色。La Perla還力邀中國超模劉雯參與品牌推廣。

更多內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內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