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開年以來,我國房地產行業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調整的雙重作用下呈現複雜態勢。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2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銷售及資金等關鍵指標雖仍處下行區間,但降幅普遍收窄,部分環節顯露回暖跡象。這一變化為未來三年產業布局提供了重要參考坐標——如何平衡風險管控與市場活力激活,成為行業轉型的關鍵命題。
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達10720億元,同比下降9.8%,較上年全年收窄0.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8056億元,降幅為9.2%(較上年收窄1.3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表明,在政策端「保交樓」持續推進及部分城市需求釋放的支撐下,房企投資信心呈現邊際改善。但需注意,當前投資增速仍低於疫情前平均水平,反映行業整體處於築底階段。
房屋施工面積60597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1%,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21351萬平方米,降幅達9.7%;新開工面積661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9.6%,住宅新開工量亦下降28.9%。數據折射出房企在資金壓力下主動收縮擴張規模的策略,疊加市場對遠期銷售預期謹慎,導致開發節奏放緩。這一趨勢或推動行業進一步向存量運營及品質提升轉型。
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074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較上年全年大幅收窄7.8個百分點;住宅銷售額下降0.4%(降幅收窄17.2個百分點),成為年內首個接近正增長的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房銷售額同比降幅小於銷售面積降幅,表明價格端有所企穩。這種「量跌價穩」的組合,可能預示消費者對核心城市或優質項目的購買意願增強。
1—2月份房企到位資金15577億元,同比下降3.6%。分項看,國內貸款減少6.1%,自籌資金下降2.1%,定金及預收款微降0.9%,而個人按揭貸款降幅達11.7%。儘管數據較上年末略有改善,但融資端結構性矛盾仍突出:房企依賴銷售回款的被動局面未破,低成本外部融資渠道尚未完全打通,未來需通過政策性金融工具或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手段優化資金結構。
房屋竣工面積87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6%;住宅待售面積達63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6%,創近五年同期新高。竣工量下降可能與房企資金不足導致項目延期交付有關,而庫存增加則反映局部區域供需失衡風險加劇。結合政策對「保交樓」的持續發力,未來需平衡加快存量去化與避免過度開發的矛盾。
總結:房地產行業轉型的關鍵窗口期已至
1—2月數據勾勒出我國房地產市場「底部震盪、局部回暖」的複雜圖景。短期內,投資與新開工疲軟仍制約增長動能,但銷售端邊際改善為信心修復注入動力;長期來看,庫存高企與資金約束倒逼行業加速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型——從依賴土地財政轉向存量資產盤活,從粗放擴張轉向精準供給匹配。2025年產業布局需以政策彈性應對市場波動,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激活有效需求、優化資源配置,方能推動房地產回歸居住屬性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多房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