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油氣探明儲量止跌回升,新增1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氣田、1個千億方級頁岩氣田。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加快油氣勘探合作的步伐,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家油企陸續簽訂上游合作框架協議,這將有利於我國油氣行業發展,助力國內油氣增儲上產。
近年來,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走高。2018年,我國石油進口量為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與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同時並存的,是近年來我國油氣勘探投資力度和開發力度均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由於近年來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全球油氣勘探投資都出現大幅下降。在我國,自2015年以來,油氣勘查投資大幅下降,全國石油與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明顯下滑。歷史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石油與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均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
當前世界形勢風雲變幻。在外部不確定增加之時,能源安全問題尤為突顯。基於此,去年中央領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要求進一步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在這些大背景下,去年我國油氣探明儲量出現止跌回升非常提振信心。消息顯示,去年我國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9.59億噸,同比增長9.4%,繼連續兩年下降後重新回到增長軌道。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8311.5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9.7%。
同時,一個值得關注的事件是,不久前,國內最大的3家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互簽協議,將加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採力度。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簽訂的聯合研究面積非常廣闊,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四川盆地,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這一區域是公認的我國陸上石油潛力最大的地區。
與此同時,幾大油企紛紛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中國石油稱,未來勘探投資進一步加大,2019年至2025年每年安排50億元,是目前年度投資的5倍。
此外,不久前,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中,取消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於合資、合作的限制,並將於7月30日施行。這意味著,繼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向民營企業開放後,這一領域也將對外資開放。
以上這些舉措,都是我國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有效辦法。只有多策並舉,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隨著油氣行業開放力度加大,外資和民營企業准入限制放開,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也在倒逼三大石油公司合作,助推油氣行業技術的進步。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取消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於合資、合作限制,並將於7月30日施行。這是中國首次對外資全面開放油氣產業上游領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董秀成:外資進入中國的上游勘探開發,它既可以合作,也可以合資,甚至可以獨資。把過去所有的限制都取消了,實際上是凸顯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決心。
我國以往油氣體制改革總體以下游開放為主,包括煉油產業開放、成品油批發、倉儲和零售等業務的開放。由於油氣上游涉及國家油氣資源和礦業權,與能源安全密切相關,我國一直持謹慎態度,這次開放石油天然氣勘探開採將吸引更多的資本和技術進入這個行業。 同時,正在推進成立的國家管道公司,將向第三方開放基礎設施。輸油輸氣管道限制的解除,也解決了新進企業的運輸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董秀成:上游勘探開發長期是處於少數國有大型企業控制這樣一個局面。那麼這次開放,除了外資以外,其他的國內的其他企業包括國有和民營企業也可以進入,實現一種競爭的這種格局。競爭越激烈,對於傳統的這些企業,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他們能夠進一步提高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
更多油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