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超1400個基點,中國經濟保持合理增長區間實現開門穩,國內外匯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及時有效地釋放了外部壓力,市場預期保持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連續三日大幅下調,外匯市場交易理性有序。
2022年4月2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596元。這較上一交易日下調498個基點。3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曾經逼近6.2元時代。跟3月1日的6.3014相比,一個多月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下調了1582個基點。
此外,在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跌回6.4元時代。2018-2023年中國人民幣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指出,其中,4月22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跌破6.50,創2021年8月23日以來新低。同時,美元走強,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自4月以來不斷上漲,目前已經站上100關口。
2022年以來,截至4月23日,美元指數上漲4.2%,歐元、英鎊、日元對美元貶值幅度都在4%-10%之間。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對美元匯率交易價略貶1.2%,昨天4點半的收盤價是6.45。從多邊匯率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人民幣匯率指數上漲了2.4%。所以,人民幣穩健性是比較好的。
同時,人民幣匯率保持了雙向波動,1、2月份總體升值,3月份以來有所貶值。從隔日的波動方向看,一季度人民幣升值天數占52%,貶值天數占48%,相對均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的波動幅度是1.1%,充分體現了國內外匯供求和國際市場的變化。
最近這兩天人民幣匯率有所調整,但要考慮到美元指數已經突破了100。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現在在6塊4左右,2020年的時候美元指數破100的時候,人民幣在7塊多。所以人民幣仍然走得比較堅挺,並不是目前的主要制約。
從人民幣貶值原因來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美元指數創下過去兩年最高值101.07,對人民幣匯率構成較大下跌壓力;二是近期日元、韓元等匯率大幅下跌,令不少投資機構紛紛看跌亞太區貨幣,加劇人民幣跌勢;三是疫情因素令中國外貿遭遇短期影響,令一些原先看好中國外貿延續高景氣的投資機構削減人民幣多頭頭寸;四是全球能源價格上漲,令中國進口企業增加購匯額度以採購能源產品,無形間拖累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增大,主要來自疫情導致的經濟基本面下行壓力與美元走強兩方面因素。供應鏈擾動疊加美元指數上行或將使短期人民幣承壓,但無需對人民幣形成貶值預期,預計人民幣貶值對於貨幣政策影響有限。
有分析指出,中美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分化所造成的利差收窄甚至倒掛難以快速扭轉,國際資本外流和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壓力仍將存在,人民幣短期或將承壓。但市場對於中長期走勢無需過度擔憂,雙向波動仍將是人民幣匯率常態。
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海外出口占比較高的上市公司受益明顯,典型的包括紡織服裝、家電、玩具、機電、家具等出口占比較高的公司。
更多人民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民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