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2晶片與科技法案》政策的發布,關於到未來全球晶片企業的發展,有兩大方面,一個是晶片,一個是科技。《晶片法案》一出,各界人士都在關注。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晶片與科技法案》。拜登在講話中表示,美國30年前製造了全球40%的晶片,但現在占比只有10%。「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就業,美國需要將晶片生產回流本土。」英特爾、美光科技、超威半導體等公司負責人出席了簽字儀式。
此消息一出,費城半導體周二指數收跌4.57%,晶片類股中,拉姆研究跌7.88%,邁威爾科技跌7.79%,應用材料、科磊、Azenta、AMKR也至多跌7.58%,Wolfspeed、Teradyne、Entegris、安森美、SLAB至多跌6.98%,格芯(GFS)收跌5.95%,STM和ASML跌超5.52%,英偉達跌3.97%,美光科技跌3.74%。
此前市場普遍認為,這份法案最大的受益者將是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等晶片巨頭,因為目前這些公司都已經公布了在美擴張設廠的詳盡計劃。換言之,這項晶片法案中的「對華投資限制」條款中所針對的最主要對象,也就是這些晶片巨頭。
毋庸置疑,美國企業在半導體領域的確做到了遙遙領先,排名前十的半導體龍頭中,有6家來自美國。但美國企業在半導體領域並非無懈可擊。全球先進的半導體組件製造基地大部分都位於亞洲。中國台灣、中國大陸以及韓國等地半導體出貨量占比不斷提升,時至今日,亞洲的半導體出口量已經占全球的80%。
中國商務部表示,中方注意到近日美國會通過了《晶片和科學法案》。法案對美本土晶片產業提供巨額補貼,是典型的差異化產業扶持政策。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中方對此高度關注。美方法案的實施應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符合公開、透明、非歧視的原則,有利於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避免碎片化。中方將繼續關注法案的進展和實施情況,必要時採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較於美國的樂觀,韓國人卻充滿了擔憂。韓國晶片產業極其依賴中國市場。在去年韓國晶片產業1280億美元的出口額中,中國大陸和香港占了六成,兩大巨頭三星和SK海力士對華銷售額均達到30%以上。而且中韓兩國貿易往來密切,韓國企業已經融入到中國的產業鏈之中。
美國雖然倡導對華產業鏈脫鉤,但這種不顧市場規律,人為破壞全球產業分工的做法,到頭來只能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要求韓國跟中國這個全球產業配套最齊全、晶片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進行割裂,就是將自己的盟友往火坑裡推。
為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方這種行徑純屬逆流而動,不得人心,不但無法提振美國晶片產業,還會對全球晶片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最終必將以失敗而告終。
《晶片法案》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案,隨之而來的是美國國內各方對這一大蛋糕的爭奪。美國政府在羅斯福新政之後已有多年沒有進行工業政策的頂層設計以塑造市場行為。此次針對晶片製造這樣一個戰略性但長期缺乏重視的產業,自上而下推動的產業政策,其效果還需觀察,同時,這一法案的國際溢出效應值得中國進行深度研究。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