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人工智慧產業正以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創新活躍及競爭激烈為特徵加速發展。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2024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企業總數超過2400家,其中朝陽區集聚了587家企業,占全市近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面對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主動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在政策服務、標準建設、合規管理等領域創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助力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針對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周期長、跨領域協同要求高的特點,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建立"研服用"三位一體工作體系。通過組建專業研究團隊,採用動態課題攻關機制,圍繞算法合規、數據安全等核心議題開展前瞻性研究,形成覆蓋產業全鏈條的服務指南。同時搭建政企對接平台,定期走訪頭部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收集技術轉化、市場准入等方面的共性問題,形成需求響應閉環管理。
在認證服務領域建立"雙軌並行"機制:一方面嚴格規範認證機構執業行為,確保ISO/IEC42001等國際標準認證的權威性;另一方面主動指導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推動北京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率先獲得全國首張人工智慧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通過認證與監管的協同發力,有效提升了區域AI產品的市場認可度。
依託市場監管職能優勢,構建"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的標準服務體系。指導企業制定覆蓋技術研發到產品應用的企業標準體系,聯合行業協會研製團體標準12項,推動3家龍頭企業主導編制的團體標準上升為地方標準。通過標準先行策略,既降低了產業協作成本,又為搶占國際標準制高點奠定基礎。
創新運用"技術+監管"模式打造服務新範式:開發AI智慧眼系統實現餐飲後廚智能化監控,日均處理違規操作預警信息500餘條;建設登記註冊智能諮詢平台,使企業業務辦理效率提升40%。同時通過馬德里商標體系幫助132家企業完成海外布局,助力本土創新技術走向國際市場。
在競爭執法領域建立"預防處置修復"全周期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分析識別壟斷風險點,針對算法濫用、數據壁壘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推行企業合規承諾制度,指導重點企業設立專職合規部門。近兩年累計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27起,責令整改涉嫌壟斷行為9件,在維護市場秩序中保障創新動能。
構建"政策+市場"雙輪驅動的融資支持體系:設立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完成專利權質押貸款1.2億元;聯合金融機構開發"AI快貸""數據資產證券化"等特色產品,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通過資本賦能機制,有效緩解了技術研發投入壓力。
建立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台,對登記註冊、執法監管等10類業務系統進行標準化改造,清洗整合數據資源2.3億條。開發智能分析模型精準識別產業發展趨勢,在商標惡意搶注監測、虛假宣傳預警等領域實現風險預判準確率92%,為產業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通過實施"七個一"工程(一套服務體系、一批標準規範、一個智慧平台、一項認證品牌、一支專家團隊、一類金融產品、一本數據寶典),不僅有效破解了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制約,更探索出傳統監管機構服務新興產業的創新路徑。這種將標準化建設、合規管理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的服務模式,為其他地區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範式,充分彰顯了市場監管部門在數字經濟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