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餐飲行業加速變革的當下,連鎖品牌正通過資本化布局重構競爭版圖。作為初代網紅中式休閒餐企代表,綠茶集團歷經四年五度衝擊資本市場後終獲關鍵進展——其香港IPO備案獲批,擬募資加碼門店擴張戰略。這一事件不僅折射出下沉市場對餐飲企業的吸引力,也揭示了傳統品牌在行業疊代中的生存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餐飲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自2021年首次遞交招股書以來,綠茶集團的上市進程歷經食品安全問詢、融資合理性爭議等多重考驗。數據顯示,其2024年前九個月的人均消費已降至57.7元,接近2014年水平,凸顯"高性價比"戰略的持續深化。此次備案通過標誌著監管層對其合規性的認可,也為公司計劃在20242027年間新增683家門店的戰略提供關鍵資金支持。截至2024年底,綠茶已在全國運營461家餐廳,覆蓋21個省份及港澳地區,穩居中式休閒餐飲第三梯隊。
在行業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綠茶通過招牌菜"麵包誘惑""綠茶烤雞"等經典單品建立用戶認知。其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一方面以人均消費不足60元的價格錨定大眾市場;另一方面依託規模化採購和標準化供應鏈控制成本。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2024年新增門店中70%布局二三線及以下城市,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策略正成為其利潤增長的主要引擎。
儘管計劃在2027年前將門店數量提升至近1200家,但低線城市的運營挑戰不容忽視。翻台率數據顯示,類似模式品牌在三線以下城市日均僅能實現2.8次翻台,較一線城市存在明顯差距。供應鏈壓力同樣顯著:隨著門店網絡向更低線城市延伸,食材運輸半徑擴大可能推高運營成本,而預製菜占比爭議曾是過往上市阻礙的關鍵因素之一。
當前餐飲賽道已從"顏值經濟"轉向產品與場景的深度融合。新興品牌通過"精緻性價比"和社交屬性重構市場格局,而綠茶在裝修風格、菜品疊代上的滯後使其在一、二線城市面臨增長瓶頸。未來三年超過80%的新店布局下沉市場,既契合"土味餐廳"崛起趨勢,也考驗著其平衡成本控制與品質保障的能力。
結語
作為從"網紅品牌"向連鎖巨頭轉型的典型案例,綠茶集團的港股上市既是資本化里程碑,更是行業變革的觀察窗口。在保持高性價比基因的同時,如何通過產品創新、場景升級和數位化運營實現差異化突圍,將決定其能否在規模擴張中維持盈利質量。這場始於備案獲批的新征程,或將重新定義中式餐飲下沉市場的競爭規則。
更多餐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餐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