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中國白酒行業的快速發展,國際化成為行業關注的重要議題。近日,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白酒質量通則》的徵求意見稿,旨在通過建立統一的品質表達體系,推動白酒行業的標準化、規範化和國際化發展。這一舉措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直觀的品質認知工具,也為白酒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白酒質量通則》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起草單位包括50多家生產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檢測機構,覆蓋了白酒的12類香型。該標準首次建立了面向消費者的白酒品質表達標準化語言,旨在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和識別中國白酒的特性。
白酒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蒸餾酒,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釀造工藝。不同香型的白酒在原料、釀酒生態、糖化發酵劑和生產工藝等方面各具特點,形成了多樣化的產品風格。然而,長期以來,白酒品質的描述多從生產端出發,使用複雜術語,導致消費者認知模糊。《白酒質量通則》通過創新產品標準的表達形式,打破了信息不對稱,使消費者能夠通過橫向與縱向對比,做出更理性的購買選擇。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白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國際化成為文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國白酒尚未建立統一的國際形象,國際社會對白酒的認知仍然不清,導致國際化進程緩慢。《白酒質量通則》的發布,試圖以統一標準打破文化隔閡,推動白酒國際化。
2024年,中國酒類出口總額達到19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白酒出口額為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4%,出口量1642萬升,同比增長6.3%,均價為每升59.0美元,同比增長13.3%。白酒繼續領跑中國酒類出口,成為第一大品類。然而,白酒在國際化過程中仍面臨高稅率、消費習慣差異等挑戰。《白酒質量通則》通過更簡潔明了的語言闡述白酒,使得翻譯工作更為便捷,同時也讓非中文母語的消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白酒。
在技術指標方面,《白酒質量通則》對白酒的生態環境、原料、制曲、發酵、蒸餾、貯存、勾調等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創新性地提出了「自生產日期一年內」和「一年後」的差異化指標要求,以體現白酒的「動態生命力」特徵,契合消費者對白酒產品的認知。
此外,標準嚴格規定了釀酒生態環境,提出工廠應建在水源充足、水質優良的地區,並滿足生態釀酒的要求,包括保護與建設適宜釀酒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生態環境。這一要求不僅提升了白酒的品質,也為白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多家白酒企業在2025年的發展規劃中,將全球化作為重要戰略之一,並明確提出各自的國際化願景。國際化不僅可以為白酒行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還能有效提升中國白酒的品牌形象和國際影響力。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自身品牌的文化基因和產區的工藝特色,結合國際主流的傳播體系,通過餐酒搭配、東方文化展示等方式,加深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白酒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總結
《白酒質量通則》的發布,標誌著中國白酒行業在標準化和國際化進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建立統一的品質表達體系,白酒行業不僅能夠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和信任,還能在國際市場上樹立統一的形象。未來,白酒行業需要在標準落地、文化適配和渠道深耕上持續發力,進一步推動白酒的國際化進程,為中國白酒在全球烈酒市場中贏得更大的份額。
更多白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白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