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動力電池技術革新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格局

動力電池技術革新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格局

2025-04-28 22:51:2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隨著超充技術邁入「兆瓦時代」,以及電池安全標準的全面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新能源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這不僅推動了新能源汽車補能效率的顯著提升,也為電池安全設定了更高的行業標準。

  一、超充技術邁入「兆瓦時代」,補能效率大幅提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電動車技術發展至今,「充電焦慮」仍是制約用戶體驗的最大痛點。當前,多家企業加速布局超充技術,推動行業進入「兆瓦時代」,重塑新能源汽車補能格局。在近期舉辦的上海車展上,多家企業展示了其最新的超充技術成果。

  某企業展出了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號稱全球首款峰值12C兼具800公里純電續航的磷酸鐵鋰電池。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車裡坐5分鐘,續航里程就充到520公里了。即使在10℃低溫虧電的嚴苛環境下,依然可以保證充沛動力輸出。

  另一家企業則展示了兆瓦閃充產品,實現全球量產最高峰值充電速度1秒2公里,達到「閃充5分鐘,暢行400公里」。該企業高層表示,為徹底解決用戶的充電焦慮,追求在充電速度上實現「油電同速」。

  此外,還有企業展示了液冷超充產品,並發布了「超充聯盟2.0」,號召行業向全面超充化發展。另一家企業則發布了兩兆瓦液冷超充系統,聚合功率池能力達到10兆瓦,雙槍輸出電流為2400A,啟動時間為3秒。該企業研發高級副總裁介紹,液冷雙槍作為核心設備,已在全球實現規模化商用,滿足重卡、電動船舶等高能耗場景需求,雙槍設計減少了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二、電池安全標準全面提升,企業紛紛打出「安全牌」

  在超充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電池安全標準也迎來了全面提升。上海車展前夕,「史上最嚴電池安全標準」正式發布,這使得「不起火、不爆炸」成為企業們的口號之一。

  根據新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池需滿足「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的要求。而2020年版國標要求是電池「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

  某汽車集團執行長表示,安全專利不是「炫技工具」,而應當成為全行業共享的標準。該企業決定向全行業開放電池底部安全專利集,包括電池包底護板專利、電池包防撞梁專利、底部碰撞實驗裝置專利等,為消費者與行業帶來從整車電池安全設計與技術驗證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該企業還成立了全新電池產業集團,將原有的金磚電池、神盾短刀電池統一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在測試要求中,電池必須經過全場景極限工況的36項安全測試,其中23項測試標準超「新國標」,包括電芯針刺、海水浸泡,電池包底部球擊等12項未列入新國標的嚴苛測試。

  另一家電池企業副總裁表示,安全作為電池系統最本質的物理屬性,是技術研發的核心錨點。該企業已實現國產大圓柱電池於乘用車領域的規模化量產,可以系統性保障電池系統在碰撞衝擊下的能量吸收能力、熱失控工況下的隔熱防護效能,以及全生命周期的結構穩定性。

  三、技術革命推動中國新能源產業站上全球能源革命前沿

  超充與安全的技術革命正在重新定義電池賽道,讓中國新能源產業站上全球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並成為「國際領航員」。實現兆瓦超充的規模化商用,規定電池「不起火、不爆炸」,中國企業的電池技術競爭正在向全球輸出「中國標準」。

  在超充技術方面,多家企業推出的兆瓦級產品,推動補能向「油電同速」升級。在電池安全方面,企業紛紛表態提到自己的電池產品超過新國標安全標準。這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也為行業設定了更高的安全門檻。

  總的來說,動力電池技術的革新正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新的高度。超充技術的突破和電池安全標準的提升,不僅解決了用戶的充電焦慮,也為行業帶來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國企業在全球新能源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正在成為全球能源革命的領航者。

更多動力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動力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