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5月19日,中國商務部就近期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的調整作出正式回應。此前,美國商務部於5月12日發布AI晶片出口管制指南,並在後續調整表述中將「使用華為昇騰晶片違反美法規」改為「警告使用中國先進晶片的風險」。這一系列動作引發國際社會對中國技術主權及全球產業鏈穩定的廣泛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美方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實施嚴格的晶片出口管制。5月12日發布的指南中,美國首次將特定中國國產晶片納入管控範圍,並特別點名華為昇騰系列產品的使用風險。此舉不僅違背了日內瓦高層會談達成的共識,更直接威脅到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安全與穩定。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晶片消費市場,美方的管制措施已導致部分跨國企業面臨供應鏈斷裂風險。
自5月15日例行發布會以來,中國多次通過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儘管美國在新聞稿中調整表述,但其限制性政策的核心內容——對華技術封鎖的實質並未改變。這種單邊霸權行徑不僅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更將全球科技合作推向分裂邊緣。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強調「市場扭曲本質未改」,表明已充分意識到此類措施對技術創新生態的長期破壞。
美方對中國晶片產業的打壓暴露了其維持技術霸權的戰略焦慮。通過限制中國企業使用先進位程晶片,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在人工智慧等關鍵領域的趕超步伐。然而,這種短視政策反而加速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構進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已提升至19%,且本土企業正加速突破高端技術瓶頸。
總結: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是必然選擇
面對美國愈演愈烈的技術遏制,中國明確表達了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與能力。此次事件再次凸顯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的複雜挑戰——如何在開放合作中平衡安全與發展。未來,中國將持續推動自主創新,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抵制技術壁壘,以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全球科技治理格局。美方若不能及時糾偏,其單邊主義行徑終將反噬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