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在現今社會,理財不僅僅局限於上班族,也適用於在校學生。
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範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但社會上真正了解理財的人卻寥寥無幾,甚至是商業銀行的理財部門,他們對投資理財的了解也過於片面,不能準確地定義和解釋這一概念,更不用說具體的實際操作,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受到欺騙。現在就對理財市場常見九大騙局進行分析:
騙局一:分紅險的秘密
騙局形式:很多被忽悠購買分紅險的投資者都是通過銀行銷售人員介紹和推薦的,誇誇其談稱資金可以隨時支取,每年有7%-8%的收益等來誤導投資者。
產品實質:目前銀行代銷的大部分保險都是分紅型和投連型保險,這類保險的整體的保障功能不強,整體保費較高,而且分紅險中的分紅並不保證。
如何應對分紅險騙局?
1. 如果真有保障需求,就去保險公司或其官網、第三方銷售平台或者選擇保險代理人購買保障性的保險,分紅型或者投連型保險,並不適合所有投保人;
2. 一定要留意合同說明,了解產品本質;
3. 如果已經購買了分紅險,而且已經錯過了猶豫期(投保人在收到保險合同後10天內,如不同意保險合同內容,可將合同退還保險人並申請撤消並退還己收全部保費),那麼建議不要輕易退保,否則只能領到有限的現金價值和紅利。
【小知識補充】
分紅險屬於儲蓄兼保障的產品,因此與消費型保險相比,分紅型保險的繳費期限較長,保費也較高,比較適合家庭較富裕、有穩定收入,且不太急於用此部分資金的人群。
對於一般收入的家庭或個人而言,建議在配足基本保障後,再來考慮購買具有投資理財功能的保險,如果因購買分紅險而占據了過多資金,導致其他基本保障不足,那就得不償失了。
騙局二:網絡理財陷阱
騙局形式:以「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達20%以上」等誘惑性信息為噱頭,打著幫投資者購買原始股等有價證券的旗號,讓投資者的資金匯入他人帳號中騙取錢財。
如何應對:切忌被高收益迷惑,一定要認清銷售人員和投資渠道的資質,遇到需要往某人帳戶中匯款的要求,一定要小心避免掉進陷阱。
騙局三:現貨白銀投資騙局
騙局形式:以高額回報誘惑客戶開戶,然後開始向你介紹現貨白銀,說現貨白銀交易更加靈活,可以雙向買賣,漲的時候可以做多,跌的時候可以做空,盈利空間大,開戶後,有專業的老師帶著操作,做了幾天可能會賺一些,然後會說你的錢太少來錢慢,又讓投資者加大資金量,結果就是無休止的虧損。
本質:實際上就是一場對賭遊戲,交易軟體被後台人為操縱,交易所、會員、代理商層層設置陷阱,行情處於高位時不能平倉、本該下跌的白銀價格,在交易軟體上卻直線飆升……勢單力薄的散戶們要想賺到錢,幾乎是不可能的,虧損的錢都被代理商賺走了。
如何應對現貨白銀投資騙局?
參與白銀投資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平台操作和交易軟體,我國目前只有三家正規的交易平台——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天津貴金屬交易所,而且正規的平台均有模擬盤,方便投資者進行模擬實際操作。
【小知識補充】
投資現貨白銀也有其獨特優勢。
(1)24小時交易。周一上午8:00-周六凌晨4:00不間斷交易。彌補國際黃金報價波動最頻繁的時間段,中國黃金交易品種停止報價和交易,提供了零時間風險的服務。
(2)雙向獲利。上漲可買入獲利,下跌可賣出獲利,交易多樣化。
(3)T+0交易。每日可以交易數次,增加獲利機會,減少投資風險。
(4)無漲跌停板限制。
(5)無交割時間限制。減少了操作成本,不用像期貨那樣到期後無論價格多少必須交割。
騙局四:民間借貸騙局
騙局形式:以年利率20%、30%甚至更高的回報為幌子,投資者一開始投入的幾萬後,嘗「甜頭」便追加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最終借款人逃跑、企業倒閉。
如何應對:還是那句話,天上不會掉餡兒餅的,民間借貸一定要小心謹慎,尤其是面對如此高的回報。我們更要注意風險控制。
怎樣投資民間借貸比較靠譜?
(1)只有極少數銀行開通了針對某些地區的個人無抵押貸款品種,而且需要到銀行面簽合同,提供工資卡的銀行對帳單等。
(2)利率要合理,法律只保護同期銀行貸款利率4倍之內的借款利率,超出部分,不予保護;
(3)參與民間借貸一定要到對方公司進行實地查看,並簽訂正式合同而非口頭協議,借款合同最好向律師諮詢一下有沒有違規條款
(4)有必要保留對方的公司營業執照複印件和身份證複印件,並辯明真偽。
【小知識補充】
民間借貸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企業或其它組織之間發生的借貸行為,雙方本著自願的原則協商貸款利率、期限及貸款抵押等條款,合同即可生效。貸款利率不得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騙局五:郵票、紀念鈔投資騙局
騙局形式:借「清郵原套大全票」、「一次擁有新中國全版郵票大全」、「 毛主席經典詩詞限量版郵票」等為宣傳,以許諾到期回購併高額返利,並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後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後攜款潛逃,實則施行詐騙。
如何應對:無論是郵票、紀念幣還是藝術收藏品,想要通過這些途徑賺錢絕非普通老百姓能輕易涉足的,也不要輕信所謂的各種「專家」,很多稱號全是虛假的。
我國發行的郵票和紀念鈔,分別由國家郵政局和中國人民銀行來進行,購買時還應通過正規渠道,否則很容易被騙。
郵票、紀念鈔的投資方法
題材很重要,普通題材或者那些被廣泛應用的題材,因為不具獨特性也不具延續性,未來升值的空間有限,最好選擇那些有著特殊紀念意義的郵票或紀念鈔;
要看發行量,這是決定其未來升值空間的重要指標。如果發行量過大,升值空間就會被發行量壓縮。
騙局六:P2P平台跑路
騙局形式:以高利為誘餌,採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跑路平台的特點:沒有合作的金融擔保機構;平台對借款項目進行自擔保;利用高息吸引投機類的投資者,如年化利率高於30%以上。
如何應對?
在選擇P2P時,平台很重要!不僅要了解平台的背景,如風險控制能力、自由資金實力,平台的運作模式也很重要,如借款人來源,選擇有抵押的人作為借款人,基本可以保障100%安全,但以信用借款人,主要以徵信單、房產證、收入證明等作為評估參考依據,其風險仍存不可能完全避免。
【小知識補充】
P2P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以P2P平台為中介機構,把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
選擇有正規資質,規模較大,信譽好的公司進行投資,這樣可以使資金得到保障。
選擇不動產抵押類的P2P理財產品風險相對來說要小一些。
騙局七:電信詐騙
騙局形式:如今電信詐騙的花樣也是越來越多,說可以領取一筆新生兒補貼費的、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撿到現金說要一起分紅的、虛假中獎信息的……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形式無非是通過電話,企圖讓你轉帳匯款。
如何應對:今後接到這樣的電話,無論理由是什麼,只要讓你匯款,一定要謹慎,不要相信。
騙局八:信託陷兌付風波
騙局形式:2014年年初,某信託旗下一款「某置業資金信託計劃」即將到期,但產品的擔保人胡潤女富豪鄒蘊玉卻麻煩不斷,之前傳聞被追賭債,後牽扯進高利貸,最近則被傳已經「跑路」。
擔保人跑路,對投資者有哪些影響?
在信託行業有一個不成文規定,「剛性兌付」,即信託產品到期後,信託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託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託公司需要兜底處理。所以到目前為止,雖然出問題信託產品不少,但本金都得到了兌付。
但我國的法律和制度並沒有對剛性兌付進行約定,剛性兌付甚至是一個「偽命題」,說白了,其實風險還是要投資者自行承擔的,因此在選擇信託產品的時候,投資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到正規的信託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比如銀行購買。大型信託公司的項目來源更廣泛,風控也更加嚴格,充足的資本金以及專業的研判能力使得應對兌付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我國目前經批准設立、合法從事信託業務的一共有68家信託公司;
避免去第三方理財機構和網際網路相關平台,比如信託100,以湊份子的形式購買信託,這一行為涉嫌違規銷售信託產品,銀監會也已經表態將嚴肅處理這一違法行為。「有100萬才能投資信託產品,這是最基本的理念」大家要牢記;
了解產品本身,不要迷信高收益率。我們可以拿銀行貸款利率來衡量,收益率越高的產品風險就越大。
要了解信託產品的擔保措施是否完備。萬一項目出現問題,原先預設的擔保措施是否能及時有效地補償信託本息。一般來說,投資質押率在45%左右是比較健康的。
投資信託要量力而行,適合自己的才最好。不要把全部的投資資金全都運用在一款產品上,期限上要長短結合,收益上不宜過多地追求高收益率,畢竟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
騙局九:非法集資騙局
其實很多投資騙局都是變相的非法集資,除了上述騙局形式,還有很多:
(1) 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獲得或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 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並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人們向指定的個人帳戶匯入資金,然後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3) 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或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遊、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入資金。
總結
騙局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有支持者,說難聽點兒,支持者大多是「唯利是圖」的人,不少投資者被巨額盈利所吸引,夢想一夜暴富,只單純關注回報,忽視了本該更重要的風險控制;
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投資者不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很多人只是簡單的了解甚至只是聽說不錯,便直接上陣交易,所具備的能力並不能把握投資結果的走向。
當然,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對金融理財市場的監管;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資者理性對待理財,不懂不了解的產品類型就不去接觸。需增強風險意識,謹慎選擇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