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墓園土地成本不斷攀 2015年中國殯葬業市場規模超700億

墓園土地成本不斷攀 2015年中國殯葬業市場規模超700億

2015-01-01 13:27:0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我國殯葬業增長率為13.10%,預計2017年殯葬業市場總規模將達約1000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自然吸引相關企業趨之若鶩。

  在資本市場上,卻呈現的是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內地殯葬第一股」福壽園上市即獲熱捧,賺得盆滿缽滿;而主營殯業的中國生命集團則仍走在艱難扭虧的路上。不過卻沒有一家企業輕言放棄,畢竟他們看中的這片市場是中國未來步入老齡化社會的藍海。

  在中國的老齡化不斷加速之下,殯葬業的「錢景」不言而喻。綜合機構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殯葬業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

  這顯然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資本也很早就嗅到這股「錢景」。「內地殯葬第一股」福壽園上市即獲熱捧,隨即開始「攻城略地」;福成五豐完成墓地收購填補A股殯葬空白之後,股價表現同樣不俗。

  近日,記者採訪發現,在國內,葬業和殯業的市場開放程度不同,其行業利潤也大相逕庭。主營墓業的福壽園盈利頗豐,而主營殯業的中國生命集團則仍走在艱難扭虧的路上。

  此外,隨著墓園土地成本的不斷攀升,殯業的政府控價也在不斷擠壓經營性公墓的盈利空間,殯葬業「躺著掙錢」變得愈發艱難。

  千億級市場將催生巨頭

  3月25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發布了《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4~2015)》(以下簡稱《殯葬綠皮書》)。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究員曾寒柳在報告中指出,北京市92%的市區消費者認為公墓消費過高,市區居民中等殯葬消費的公墓消費占整個殯葬消費的87.5%。

  長期以來,民眾「死不起」感嘆不斷被媒體熱炒。而在這種感嘆背後,中國殯葬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再次引發輿論關注。事實上,略顯神秘和封閉的殯葬行業可供參考的市場數據並不多。

  來自官方的統計顯示,2013年,全國殯葬服務機構總數4382個,殯儀館1784個,公墓1506座。雖然公益性墓地仍是國內「主流」,但經營性墓地正以其所謂的高價、高利潤率及個性化的服務等因素,吸引著資本的眼球。

  據國信證券2011年發布的研報,估計中國市場殯葬業規模為630億元,次均消費水平約為7000元。根據中國殯葬協會的資料,中國的死亡人數在全球最高,每年去世人口已近1000萬。

    2014年的《2014-2018年中國殯葬服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全國人口每年死亡約800萬,大部分省份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日前剛公布的《2013-2018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調查報告》指出,在大部分省份現有墓穴將在10年內用完的前提下,目前特大城市存在墓地價格虛高等問題。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殯葬業增長率為13.10%,預計2017年殯葬業市場總規模將達約1000億元。

  另一方面,國內殯葬行業受到民政部的嚴格管制。實施牌照制度、土地供應有限而且缺乏人力資本,使得殯葬行業具有較高的進入門檻。

  而因政府的嚴格管制和客觀存在的地域性壁壘,國內殯葬業高度分散。根據研究機構Euromonitor的數據,2012年,行業前五大企業總體市場份額僅為3.2%。分散的行業格局為龍頭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整合潛力。

  國內行業龍頭福壽園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在多地同時開展業務的公司之一。即便如此,其過去三年所占市場份額平均也只有1%。作為殯葬行業成長空間極大的案例,僅有20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常被提及。雖然人口數量僅與上海差不多,但澳大利亞有800多個墓地,並培育了一家大型殯葬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模式分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為止,中國的殯葬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廣大的農村地區還沒有進入殯葬市場化,行業商機和整合空間非常大。而福壽園上市遭追捧背後,正是其整合戰略被業界看好的因素。

  看中「墓」後生意的資本並不在少數。在港股市場,安賢園中國、仁智國際集團、富貴生命、中國生命集團等上市公司均涉及殯葬業。

  事實上,這些港股上市公司共同的特點是其毛利率極高,普遍為40%~80%不等。

  去年12月,安賢園中國和若干私募機構共同投資進入「殯葬O2O」領域,推出線上代理陵園、網售骨灰盒等服務,這類業務也將繼續推高其處於73%高位的毛利率。

  因業務模式和所在區域的不同,並非所有殯葬概念股都這般光鮮靚麗。仁智國際集團剛剛公布的年報顯示,其年度虧損約6028萬港元。作為提供純殯葬業務的中國生命集團,3月25日發布的2014年年報顯示,淨利潤為虧損1100萬元。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福壽園2014年實現收益7.951億元,同比增長30%,全年實現淨利潤2.304億元,同比大增37.7%。

  業內人士認為,殯葬市場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是提升殯葬服務水平的必然選擇。殯葬行業的良性發展,也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

  殯業難盈利仍需「以墓養館」

  相比葬業,資本在殯業的活躍度較低。業內人士稱,殯儀館主要由政府部門管理,少數民營資本以聯營形式參與該項業務。物價部門對大部分殯葬收費實行政府定價,這也是殯業從數據上來看不如葬業利潤高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生命集團運營的重慶江南殯儀館,記者看到,除了明碼標價的「基本殯葬服務」收費項目,還有一份列舉了如靈車布置、遺體特殊沐浴、葬禮DVD製作等的「非基本殯葬服務」,其中多項服務的收費標準寫著「面議」。《殯葬綠皮書》副主編肖成龍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火化僅由政府機構提供,定價受到嚴格控制,很多是賠錢的。而目前「以墓養館」的經營模式很常見,大多數殯儀館需要在骨灰盒等殯葬用品的售賣上彌補損失。

  肖成龍解釋道,由於殯儀館總體的運作是賠錢的,而政府也沒有錢補貼,就允許殯儀館賣墓,以賣墓補貼火化的虧損,用高檔次的墓去補貼惠民的成本。

  目前,物價部門僅對「火化費、運屍費、停屍費、租用大廳費、寄存費」等基本服務定價,對墓地、墓石並沒有過多限制,所以百元左右的土地成本,才能賣出萬元的墓穴價。

  與資本市場持續看好以葬業為主的公司不同,以殯業為主的公司大多經營慘澹。去年11月,中國生命集團結束了對虧損的重慶忠縣殯儀館的託管經營。

  目前,我國殯儀館仍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事業單位。但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王宏階認為,規劃好殯儀館的量,有些服務也可以放開給企業來做,比如殯葬用品商店、一條龍服務等。

  據中信建投研究報告,墓地服務是我國殯葬服務業中市場規模最大、增長最為迅速的細分市場。2012年墓地服務市場規模261.54億元,占市場總值的56.2%。墓地服務行業市場規模2017年預期將達到583.25億元,占殯葬服務業的58.7%。

  企業拿地成本上升

  在我國,公益性公墓側重社會公眾服務功能,多由政府主導管理。經營性公墓雖然市場化程度較高,但《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公墓的建立仍需要經過政府層層審批,這也成為進入殯葬行業的主要壁壘。

  對於民營資本在葬業的擴張,王宏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只要能獲得土地,並且土地規劃能經過相關部門批准,民營資本就可以介入。

  土地是葬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也成為制約民營資本在葬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002年,新修改出台的「劃撥土地許可範圍」中,剔除了公墓用地,隨後要求經營性公墓用地必須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方式確定土地使用者,這使得公募的土地成本進一步攀升。

  墓價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也是土地資源稀缺,公墓需求不減。

  《殯葬綠皮書(2012~2013)》顯示,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近日回應「高價墓」時也稱,近10年來,全北京市33家公墓沒有再增加一分土地作為公墓用地,剩下的土地是稀缺的。

  有券商曾測算,一般一個墓地項目投資在2億~3億元左右,建成後1年盈虧平衡,5年可收回投資。

  福壽園董事長白曉江也曾公開表示,福壽園2013年上市集資的逾16億港元,其中約三成用來收購1300多畝土地。而A股目前唯一的殯葬股福成五豐,其公墓用地亦是通過荒地利用實現,證監會也對其土地來源及性質問題專門要求補充披露。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公墓用地大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對其使用年限和價格並無明確規定。未來公墓用地來源更多是荒山荒坡再利用,或者通過招拍掛出讓的方式獲得,土地稀缺性加重。在年限有限、高價限制的背景下,土地成本直接影響著葬業未來盈利空間,「以墓養館」的模式也將難以為繼。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長李伯森:「殯改」歡迎社會資本探索多元投融資機制

  福壽園和福成五豐受熱捧的背後是資本在殯葬業的躍躍欲試,但A股市場「殯葬第一股」的名號也隱隱透出殯葬業的投融資尷尬。

  殯葬業對民營資本到底是怎樣的態度?3月25日發布的《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 (2014~2015)》(以下簡稱《報告》)明確指出:「探索殯葬領域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作用」。

  編撰報告的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是國家民政部直屬事業單位,是目前我國殯葬領域中唯一的國家級公益性科研機構。近日,記者電話採訪了《報告》主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所長李伯森,就民資進入殯葬業的作用及問題進行了探討。

  行業投資歷史欠帳嚴重

  據《中國民政統計年鑑》(2014)統計,2013年,全國殯葬服務機構總數4382個,比兩年前增加了279個;殯儀館1784個,比兩年前增加了39個;公墓1506座,比兩年前增加了100座;總體投資比兩年前僅增長了5.9%。

  3月25日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我國對殯葬服務投資的歷史欠帳嚴重。

  李伯森舉例說,與2012年相比,2013年投資額有所增長。然而,2013年地方政府對殯葬基本建設投資為30億元左右,不僅低於民政領域的其他專項投資,更低於在公共衛生、文化、教育、殘疾人事業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

  李伯森在《報告》中也指出,長期以來,我國殯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常態化,究其原因,除國家對殯葬公共產品投資長期短缺外,重要的是政府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殯葬投融資運營機制,沒有充分發揮好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積極作用。

  李伯森對記者表示,一般一個縣級市就會規劃一個公益性墓地和一個經營性墓地。但是,許多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受政府財力限制,對殯葬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缺乏規劃、投入不足,殯葬服務設施陳舊、設備落後,公益性安葬設施匱乏,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殯葬訴求。

  各地政府對殯葬設施的投資還是杯水車薪,殯葬公共服務均等化難有質的提升。而且,殯葬事業專項規劃的相關內容落實不到位。為改變這一狀況,李伯森提出,必須積極呼籲國家加大財政投入,與此同時積極探索多元的投融資機制。

  鼓勵民資適度參與

  近年來,在殯葬領域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坊間所謂的「殯葬壟斷」、「殯葬暴利」和「死不起」。

  北京工業大學文化產業與文化創意研究所王國華教授在《報告》中撰文指出,部分城市因為制定限制殯葬用地的政策而導致墓地緊缺,加上部分城市對於城市的公共資源過度商業化的開發,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以及對於殯葬行業的種種詬病。

  如何打破壟斷,如何使我國殯葬公共服務達到供求平衡,如何破除暴利形成機制?李伯森給出建議:應積極探索殯葬領域的投融資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作用。

  對於打破殯葬行業壟斷,李伯森認為,頂層設計上要探索殯葬服務公立機構分類改革和改制。打破殯葬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適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立殯葬服務機構改革,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條件。

  對於社會資本的參與形式,李伯森表示,可探索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租賃等途徑,採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適度參與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此外,在價格機制上,其他延伸性、選擇性殯葬服務項目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自主定價。

  目前社會資本做了哪些有益的嘗試?李伯森告訴記者,以在全國有26家連鎖墓地的福壽園為例,其通過股市籌集社會資金,實行規模化運營,探索綠色殯葬途徑,補充了國家投資不足,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過,他也指出,上海福壽園的墓價很高,應向公益性、平民化回歸。

更多殯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殯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殯葬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