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配方乳粉是指以牛乳(羊乳)及其加工製品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輔料加工而成的,供嬰幼兒(三周歲以內)食用的產品。它包括嬰兒配方乳粉、較大嬰兒配方乳粉、幼兒配方乳粉。
日前,號稱「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於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取消委託、貼牌禁令,繼續禁止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並對配方實行註冊管理制,成為新政亮點。
考慮到委託、貼牌方式是國際上通行的生產方式,且企業也可以通過合資合作生產等方式進行規避,因此,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刪去「不得以委託、貼牌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規定。
如何既能符合國際慣例,又可以對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有效管控,新版食品安全法擬對產品「配方」實行註冊管理。在業內看來,這一招是「精、准、狠」。
自2014年5月1日起,未經註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從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兩批境外生產企業在華註冊名單不難發現,基本上囊括了消費者較為熟知的品牌,如多美滋、雅培、雀巢、惠氏、合生元、聖元優博等,但同時名單中也存在大量的代加工品牌,如「紐貝貝」等品牌。
值得關注的是,世界三大洋奶粉代加工廠之一的紐西蘭善騰集團,也出現在首批認證通過的49家洋奶粉生產企業名單中。
於是,如果一些海外代工品牌投奔獲得認證的代工企業,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中國市場了。乳業專家宋亮將其稱為「漂白」。
基於保證嬰幼兒配方奶粉這類特殊食品的安全,國務院有關部門反覆調研論證,同意實行配方註冊管理。
「一方面可以確保進口品牌的安全,又可以整頓奶粉市場配方亂象。」宋亮認為,配方註冊管理制可以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事實上,消費者在購買嬰幼兒配方奶粉時經常發現,同一個品牌的幾款產品價格卻不一樣,銷售人員往往解釋稱「因為配方不同」。以部分合資品牌為例,添加了DHA、水解蛋白等配方的奶粉要比同品牌普通款貴100~200元。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乳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配方過多過亂,全國有近1900個配方,平均每個企業有20多個配方,而國外這類企業一般只有2~3個配方。部分企業在市場上也是大打「配方牌」,添加「特別配方」後就成為「高端產品」了。
而這對於真正注重研發能力建設的企業是很不公平的,多家企業負責人也在呼籲國家有關部門對此進行整頓規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進口奶粉品牌代理商坦言,目前市場處於「兩頭難」的監管狀態,大企業在資源和公關方面比較強勢,小品牌又光腳不怕穿鞋的,安分守己的中等規模品牌企業發展卻是最艱難的。
在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三審稿中,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仍然被禁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給出的理由是:僅採用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容易讓一些不法分子在二次分裝過程中非法添加、以次充好。
所謂「分裝」,是指缺乏自有奶源的企業,從國外進口大包裝奶粉然後在國內分成小包裝的生產方式。「原本就是包裝好的產成品,分裝時打開就容易受到細菌、微生物的污染。」一位奶粉工藝專家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任何食品都不應該出現這樣的生產方式。
目前,企業干法工藝也會使用進口大包粉作為基粉,其中也會把大包粉拆封然後作為原料粉進入生產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呢?
上述專家認為,干法工藝生產過程中,對原料粉要進行再一次殺菌消毒,雖然會帶來額外的熱損傷,但可以確保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安全。「『安全』和『品質』是否能夠兼顧,是目前行業面臨的最大考驗。」
近日,旗幟嬰兒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則致力於破解上述行業頑疾。旗幟奶粉100%使用自建奶源原奶,從擠奶到加工僅2小時,且採用低溫75℃殺菌。
「零距離一體化,極大避免了微生物的繁殖,最大程度保留牛奶的營養物質,這種生產工藝值得全行業借鑑。」上述工藝專家稱。
更多乳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乳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