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315晚會曝光河南商丘虞城縣一次性內褲行業亂象後,某知名內衣品牌因代工產品安全問題陷入輿論漩渦。該企業多次被曝質檢不合格,其對供應鏈管理的疏漏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缺失引發市場擔憂。事件不僅暴露了快消品行業的生產隱患,更折射出企業ESG治理能力薄弱對品牌價值的深遠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內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3月15日,某知名內衣品牌捲入代工廠的違規操作。央視披露河南健芝初醫療器械公司為多家品牌提供貼牌服務時,存在生產環境髒亂差、偽造滅菌標籤及檢測報告等問題。涉事企業宣稱某頭部品牌的加工費僅0.5元/條,且無需執行環氧乙烷滅菌程序。儘管該品牌連夜下架電商平台相關產品並發布聲明否認合作關係,但消費者發現其官方渠道仍無法搜索到一次性內褲商品。
行業數據顯示,該企業2023年OEM貼牌產量占比達85.45%,對代工模式的高度依賴導致品控失效。第三方評估顯示其在服裝家紡行業中社會維度評分排名倒數第二(61家企業中第60),公司治理得分雖處於中游但難以彌補質量危機帶來的信任崩塌。這種"重貼牌輕監管"的經營模式,使得企業未能履行對供應鏈的實質性管理責任。
事件反映出快消品領域普遍存在的生產外包風險。涉事品牌通過代工廠節省成本的同時,卻放任關鍵環節失控:從原料把關到滅菌程序執行均未建立有效監督機制。這種"甩手掌柜式"的管理方式,使得產品安全完全依賴代工廠的道德約束,嚴重違背ESG原則中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基本要求。
該企業3月17日股價下跌1%至15.84元,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回應了其治理缺陷。更嚴峻的是,在2023年纖維含量不達標、2024年睡衣再登質檢黑榜後,消費者對其"已讀不回"的客服態度與模糊回應愈發失去耐心。這種持續的質量失信行為,正在侵蝕其作為"中國內衣第一股"的品牌護城河。
此次事件為行業敲響警鐘:在消費升級時代,新生代消費者對產品安全的關注已超越價格敏感度。企業亟需重構生產體系,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強化品控環節——建立供應商動態評估機制、實施全流程質量追溯系統,並將ESG理念融入供應鏈管理。只有以實質性行動回應公眾期待,才能重塑市場信任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結: 一次性內褲的質量風波絕非偶然事件,而是企業長期忽視ESG治理的必然結果。當品牌方將核心生產環節外包時,必須同步承擔起對代工廠的監督責任。此次危機不僅是產品質量問題,更是對企業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驗。在監管趨嚴與消費者意識覺醒的雙重壓力下,唯有以ESG標準重塑供應鏈管理體系,才能避免"重營銷輕質量"的發展陷阱,實現品牌價值的長期提升。
更多內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內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