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第四屆世界大城市交通發展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北京市副市長楊斌表示,近年來,北京市通過機動車尾號限行、小客車數量調控等一些措施,緩解了交通擁堵加劇的趨勢。
本屆論壇以綠色、智慧、共享為主題,從10月24日持續至10月26日,邀請世界大城市市長、交通機構代表、著名交通專家學者,深入交流和挖掘國際城市交通發展經驗,探討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解決之道。
對於中國城市交通發展,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自2012年以來,全國共有87個城市開展了「公交都市」創建工程,城市公共運輸出行人數達到907億人次;城市公交車總數達到65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占比已超39%。
目前,全國34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運營里程達到4583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國共有100多家網約車平台獲得許可;3000萬共享單車服務城市出行「最後一公里」,用戶數量達到6.5億人,滿足了城市出行多樣高品質需求。
北京市副市長楊斌表示,近年來,北京市通過機動車尾號限行、小客車數量調控等一些措施,緩解了交通擁堵加劇的趨勢。在公共運輸方面,北京軌道交通系統運營里程由200公里增至608公里,日均客流達1035萬人次,最小間隔縮短至2分鐘以內,軌道交通水平已達到國際領先地位;全市公交專用道里程達907公里。開展共享單車專項整治,自行車出行比例得到提升。同時北京的城市交通也存在著重大考驗,例如軌道交通制式單一、公交場站建設困難、次幹路通行效率低等問題。
針對目前北京市的一些機動車問題,北京市交通委主任李先忠表示,目前,機動車數量高速度增長、高強度使用、中心城區車輛高密度聚集等三個問題是北京機動車問題的外在表象,其內在原因比較複雜,需要深入研究。
李先忠認為,目前北京停車位總量與機動車保有量基本持平,但停車位供需存在不均衡,並且違停治理力度需要加強。李先忠表示,未來北京市停車治理的主要思路是,以全面開展規劃施劃為基礎,以全面實施電子收費為保障,以全面推行嚴格執法為核心。
「雖然北京市已經實施了小客車調控政策,但其增長率水平在世界範圍內還是偏高的,同時,比北京的道路增長率水平還要高更多。」北京市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認為,停車問題是目前北京市機動車問題的核心,例如在北京市的核心區內還是有很多不收停車費的小區、單位,同時,在對違停的執法上還不夠嚴格,這些都變相成為了一種停車福利,促進了市民的購車需求。
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北京市已經在局部地區開展了錯時出行的試點。據北京市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介紹,目前交研院組織了一批住在回龍觀地區的志願者,通過APP來記錄全天的行蹤軌跡,並分析出他們每天會在何時通過擁堵路段,在得到這些基礎數據後,系統將為出行者匹配出最優的駕車出行時間,避開擁堵時段。
「通過一周多的試驗,我們發現,錯時出行的方式能夠為出行者節省15到20分鐘的路上等待時間,而對整個交通系統而言,能夠減少的擁堵時間甚至在5到10倍,綜合效益非常明顯。」郭繼孚告訴記者,初步的實踐結果說明,如果新型的預約交通系統通過「預約上路」的技術手段,進行有效的組織,為司機匹配「最優」出行時間,可以緩解尖峰時段的路網交通壓力。郭繼孚認為,在未來的「無人駕駛時代」,「預約出行」將成為市民出行的自然選項,但這背後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更多交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交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