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與交通服務水平的手段。進入21世紀後,隨著高速鐵路建設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以上,智能交通系統投資約350億元。以下是交通市場產業布局分析。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主要應用於城際高速公路、城市交通、電子停車場領域。儘管我國的智能交通行業發展較快,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處於初級階段,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交通市場分析,未來要促進智能交通產業更好發展,還需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嶄新的發展模式。
以成都為例:「成都地處我國西南的四川盆地,對外交通存在先天不足。當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國際性鐵路樞紐、國家級高速公路樞紐,構建通達全球、銜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張國華表示,對外交通條件的變化將對成都的產業布局和空間結構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交通市場產業布局分析,天府國際機場樞紐建設的契機,將促進適空適港產業及流通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在城市空間方面,成都土地資源豐富,具有充沛的產業承載空間。」張國華表示,成都面積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四,新一輪的城市空間拓展和優化為承載產業帶來顯著優勢。張國華分析,成都平原以東的龍泉山脈地帶以丘陵、平原地區的旱地為主,國土開發強度不大,具有較大的開發前景。南部天府新區新規劃面積1578平方公里,建設用地約650平方公里,為強化「極核」功能提供了充沛的產業承載空間。
「在產業發展方面,成都當前正處在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張國華表示,產業融合發展的具體表現有服務業和製造業協同發展,農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2016年,成都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超3200億元,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49.6%。成都產業門類齊全,已培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機械製造、食品、金融、旅遊六大千億產業集群。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主導產業正向高端高質高新產業加速邁進。2018年,成都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分別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1%和43%,逐步成為引領成都工業發展的關鍵。張國華認為,新的發展階段就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新的發展潛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建設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目前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在我國主要城市都已完成數據採集設備的鋪設工作,並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交通市場產業布局分析,2018年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統投資356億元。各地政府對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日益重視,部分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已達到較高水平,城市道路交通管控系統,非現場執法系統,交通信號燈系統,交通流量採集系統,交通誘導系統,ETC收費系統、停車場資源引導系統均已經完成規模建設。道路信息發布、停車引導,路況信息推送等基於智能交通系統的服務已基本實現。
未來幾年我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行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一方面,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行業發展是城市交通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行業亦將快速成長。另一方面,投資政策體制較為穩定,主要以各地財政出資為主,資金來源較為穩定。
總的來說,我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迅速,企業眾多,競爭較為激烈,市場化程度較高。未來,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將在交通運輸的各個行業和環節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預計車聯網將成為智能交通下一階段的重點發展方向。以上便是交通市場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交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交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