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藥品的需求強勁,新興市場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生物仿製藥市場的持續增長,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95億美元,增長幅度超過30%,中國增長的最快,以下是生物仿製藥行業現狀分析。
2019年全球仿製藥市場規模達到2200億美元,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藥消費國,2019年美國市場仿製藥銷售總額約為800億美元。生物仿製藥行業分析預計,未來幾年,美國仿製藥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9.1%,2020年仿製藥銷售額將突破1100億美元。
生物仿製藥行業現狀指出,我國總體仿製藥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元左右,占總藥品消費市場的約40%。然而在我國現有的18.9萬個藥品批文中,其中95%是仿製藥批文,製藥企業全部以仿製藥為主。
正是由於集中度太低,導致我國藥品市場上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複建設,同質化競爭嚴重,極易引發惡性價格競爭。在3244個化學藥物品種中,262個品種占據了註冊文號總量的70%。醫藥產品產能利用率非常低。
2019年2月25日,NMPA批准了復宏漢霖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的上市,該藥是復宏漢霖旗下自主研發的首個單抗藥物,也是首個中國「國產」生物類似藥。也因此,2019年被稱為中國生物類似藥的元年。隨後,我國國產生物類似藥陸續獲批,2019年共獲批4款。截至2020年9月2日,國內生物類似藥共有8個獲批上市,我國生物類似藥迎來了突破性的進展。
生物仿製藥行業現狀指出,政府最近修改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並出台相關政策,而我國政府對醫療領域投資的持續增加以及逐漸富裕的我國人對於高質量藥品的需求而增加的自費開支,確保了該市場的穩步增長態勢。而我國政府目前正在實施的一個以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為目的的四年計劃(從2021年到2025年),已經占據了我國醫療開支的相當一部分。
雖然,我國生物類似藥的研發起步較晚,因此,技術要求和研發能力的高起點成為我國生物類似藥發展的一大特點。目前我國已成為生物類似藥在研藥物數量最多的國家,大陸地區擁有391條生物類似藥研發管線,高於印度和美國。未來伴隨需求的不斷提升及政府與資本對創新生物藥的利好,我國生物藥市場規模預計到2022年將增至4785億人民幣,保持約14%的增速,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以上便是生物仿製藥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生物仿製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仿製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