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注射劑是新劑型,基礎研究薄弱的。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中藥注射劑979個,涉及生產企業兩百多家,品種138個,以下是中藥注射劑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
中藥中藥注射劑作為藥物使用是上世紀50年代誕生。中藥注射劑行業分析指出,70年代大發展,出現1400多種中藥注射劑;之後一些質量標準低、出現過嚴重不良反應的品種逐步被淘汰,2004-2019年,大約有140多個品種,近400家生產廠家。
2013-2019年,我國注射劑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6.7%,至2019年,我國注射劑用藥規模達7577億元,同比增長8.1%。按照增長情況計算,2020年的注射劑用藥市場已經突破萬億元。中藥注射劑行業定義及分類認為,中藥注射劑在其中所占據的份額約在12%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中藥注射劑市場規模或已突破千億元。
目前,清熱解毒類中藥注射劑市場中痰熱清注射液占有率最高,其他占有率較高的清熱解毒類中成藥注射劑主要有炎琥寧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蓮必治注射液等。
中藥注射劑行業定義及分類指出,注射劑是指藥物製成的供注入體內的無菌溶液(包括乳濁液和混懸液)以及供臨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無菌粉末或濃溶液。我國中藥注射劑可以分為液體注射劑、注射用片劑、皮內注射劑、皮下注射劑、肌肉注射劑、靜脈注射劑和脊椎腔注射劑。
1、皮內注射劑:注射於表皮與真皮之間,一般注射部位在前臂。一次注射劑量在0.2mL以下,常用於過敏性試驗或疾病診斷,如毒黴素皮試液、白喉診斷毒素等。
2、肌肉注射劑:注射於肌肉組織中,注射部位大都在臂肌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較皮下注射刺激小,注射劑量一般為1~5mL。肌肉注射除水溶液外,尚可注射油溶液、混懸液及乳濁液。油注射液在肌肉中吸收緩慢而均勻,可起延效作用。
3、靜脈注射劑:注入靜脈使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因此藥效最快,常作急救、補充體液和供營養之用。
總的來說,儘管我國中藥注射劑行業發展較快,但中藥注射劑仍存在種種問題,包括原料藥質量不穩定、成分複雜、處方不合理、製劑工藝不規範、質量標準不完善、臨床使用不當等。由於問題較多,導致頻頻發生不良反應事件。2019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占到中藥不良反應的50%以上。可見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問題較為嚴重,以上便是中藥注射劑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中藥注射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中藥注射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