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總結過去一年成績的時候了,2016年信託行業經營業績情況如何?我們具體來關注一下。
自2014年以來,隨著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帶來的信託發展困境以及信託轉型的不斷推進,信託公司開始呈現分化的趨勢。在不少信託公司盈利增長之時,也有更多的信託公司盈利不及預期。
記者獲取了59家信託公司未經審計的2016財務數據(註:因披露原因,少數公司採用合併數據計算),加上安信信託已經公開披露的完整年報,信託行業2016年的整體經營情況已基本清晰。
數據顯示,2016年信託行業資產規模仍然高速增長,信託業務收入略有上升而固有投資收益大幅下降,令行業業績增長顯著放緩,兩極分化愈演愈烈。
值得一提的還有數個關鍵經營指標的排名變動。問鼎行業淨利潤第一的既不是2014年冠軍中信信託,也不是2015年冠軍重慶信託;安信信託、華能貴誠信託等後起之秀在排位賽中越戰越勇;民生信託、中江信託等公司經營數據驚艷四座……
近兩年行業龍頭的寶座頻頻換人,中信信託坐完重慶信託坐,重慶信託剛坐完2016年又被平安信託搶座。
數據顯示,2016年平安信託淨賺37.97億元,力壓群雄登頂年度信託公司淨利潤榜單。緊隨其後的是重慶信託,淨利潤為36.01億元。
中信信託與安信信託則分列榜單第三、第四,兩者淨利潤數據非常接近,分別為30.40億元及30.34億元。
已披露數據的60家信託公司中,僅上述4家公司淨利潤在30億元以上,另有2家信託公司年淨利介於20億元~30億元之間。中融信託去年營業收入高達67.95億元,位列行業第一,而其在淨利潤榜單中排名第五,2016年淨賺27.03億元。華潤信託則位列行業第六,去年淨賺22.26億元。
一向低調的華能貴誠信託依然穩步向前。2016年該公司淨賺17.34億元,超越華信信託、上海信託、興業信託等傳統強手躋身業內第七。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信託、中融信託、華潤信託及華能貴誠信託四家公司納入統計的數據均為合併數據。
信託百佬匯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16年底,60家信託公司淨資產合計4225.66億元,同比增幅接近20%;註冊資本合計1894.46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0%。
2016年,由於股市低迷,固有投資收益大幅下降,60家信託公司經營收入小幅下降,合計1053.27億元;但利潤卻實現增長,其中利潤總額742.18億元,淨利潤583.42億元,均較上一年度有小幅增長。
國投泰康信託研發部認為,2016年信託公司利潤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面對低迷的投資環境,信託公司發力信託業務,實現信託業務收入合計712億元,同比增長4.8%;信託業務收入的平均數約11.8億元,中位數約9億元。二是信託公司做好了成本控制,加強資產清收,資產減值大幅減少,總成本僅306億元,同比下降了25.7%。
有人歡喜有人憂。延續了2015年行業分化的態勢,2016年各家信託公司的分化仍在加劇。
以兩家上市信託公司為例。安信信託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52.46億元,同比增長77.54%;淨利潤為30.34億元,同比增長76.17%。另一家上市信託公司陝國投發布的業績快報則顯示,公司2016年的營業總收入為10.13億元,同比下降11.99%;淨利潤為5.04億元,同比增長11.07%。
根據國投泰康信託研發部統計,2016年利潤增長與下降的公司大約各占一半。其中,淨利潤增幅介於10%~20%之間的公司較為普遍;增幅在20%~50%和超過50%的公司數量則分別有8家和6家;淨利降幅在20%以內和超過20%的分別有19家和10家。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信託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預計,2017年信託公司之間的分化會更加明顯,如何把握機會、進行公司戰略和業務方向的調整,是對信託公司特別是公司管理層的艱巨考驗。
更多信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信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