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成為公募基金行業風向標。記者日前了解到,公募權益基金產品申報註冊節奏近期有所提速,且優先處理權益類產品審批。審批進度顯示,僅9月30日就有28隻偏股型基金產品獲批,占全部獲批產品的87.5%。
不少基金公司在費率模式方面探索創新,推出浮動管理費和後端收費基金產品,引導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與價值投資,為大力發展權益基金打下基礎。基金行業正在通過產品結構、投資策略、考核體系、投研體系、商業模式、客戶定製等各方面創新,多管齊下發力權益基金。
9月30日,共有32隻基金產品獲批,其中僅有4隻債券類基金產品,其餘均為權益類基金產品。其中,主動權益類產品14隻,權益類指數產品14隻。從月度數據看,9月共有112隻基金產品獲批,除44隻債券類基金外,其餘均為權益類基金產品。同8月和7月相比,基金註冊明顯提速,且多數為權益類產品。此外,截至9月底,今年已有343隻基金產品獲批。2018年9月,共有14隻基金產品獲批;2018年全年,共有188隻基金產品獲批。
對2019年申報的基金產品,會優先權益類產品審批,而非權益類產品會延遲處理。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在有關部門提倡大力發展權益基金背景下,公司前段時間發行了第一隻權益基金。
某基金業內人士表示,行業目前正通過產品結構、費率模式、投資策略、考核體系、投研體系、商業模式、客戶定製等各方面創新,發力權益基金。
在發行方面,李易介紹,一方面,發行長期(三年及以上)封閉運作的產品,旨在避免投資者因過度擇時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著眼長期,通過合理設置產品發行和持續營銷方案,在市場泡沫積聚、投資者過度狂熱時期停發和關閉產品申購或大額申購,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科學投資、長期投資。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除宣傳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外,公司還限額發行封閉運作的權益投資基金。
公司建立3年到5年投研人員考核機制,引導基金經理著眼長期。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公司對基金經理考核由兩年滾動業績拉長到三年。在人才培養上,王煥表示,一方面,公司加大內部權益投資基金經理培養力度;另一方面,從外部引入優秀基金經理。還組建自己的投研團隊,不斷提升主動權益投資能力。
推動權益類基金髮展,投資者教育不可或缺。公司在日常投教工作中引導投資者以定投方式參與,在平滑投資者投資成本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投資習慣。
更多基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基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稱,基於業績、規模、資歷、地區四個維度,將2億以上規模主動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分為12類,並分別投餵2715份2024Q4基金季報給DeepSeek R1模型,進行了詳細對比分析。各類基金經理普遍認同在2025年國內積極財政和寬鬆貨幣政策托舉下宏觀經濟復甦前景,但也注意到了地緣政治和需求疲弱的風險。具體到各維度分歧,發現業績較好的基金經理相對更看好政策的有效性,大資金規模的基金經理更關注長期配置需求,以及資歷越深的基金經理越偏好長期投資。根據地域區分,華北基金經理關注政策節奏,華東基金經理對宏觀較為謹慎,華南基金經理看好流動性寬鬆前景。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