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題材全線調整,風險是否釋放完畢?博星證券研究所所長邢星認為,科技股技術風險快速釋放,空頭能量逐漸減弱;東方證券宋正皓認為,科技板塊調整仍在延續,需要等年報披露完畢;深圳高平聚能資基金經理謝愛民認為,科技股進入證偽分化時間。
更多科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科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4月7日,國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王開接受採訪表示,2025年中國經濟有望走向穩步修復,在宏觀經濟政策持續發力與市場情緒逐步修復的雙重驅動下,2025年A股市場有望走出先抑後揚的韌性行情。配置方面,王開認為投資者應關注核心資產和短期有防禦功能的資產。中長期來看,科技板塊仍是全年的主線。(上證報)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藍思科技(300433.SZ)24年營收/歸母淨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公司產業鏈垂直整合取得有效成果,在「消費電子+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的多輪驅動戰略指引下,新增長點多。認為公司經營展望佳,維持「買入」評級。縱向看,產業鏈垂直整合取得有效成果,公司競爭優勢得到強化。橫向看,「消費電子+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的多輪驅動戰略指引下,公司新增長點多。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公司已與國內頭部機器人公司合作,為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提供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務,公司組建專門團隊研發人形機器人關節、靈巧手、軀幹、頭部殼體及面罩等結構件、模組。2025年1月21日,藍思科技成功批量交付靈犀X1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
花旗發表研報指,瑞聲科技2024年業績表現符合預期,憧憬未來收入增長向好、毛利率改善以及實際稅率更低,相應將2025及2026年淨利潤預測分別上調14%和18%,目標價從53.1港元上調至60港元,評級「買入」。
中信建投研報稱,未來一階段科技行情關注點在於:1)業績期的「去偽存真」。「真景氣」不懼擾動,而高估值概念則面臨風偏退潮風險。2)流動性:關注「衰退交易」修正、關稅政策落地導致美債利率波動等可能,短期分母端環境未必如前期順暢。3)基本面催化:關注應用進展、雲廠商後續CAPEX計劃。交易層面,若需求邏輯依舊向好,即便短期過熱+缺乏催化,行情也更多是回歸震盪而非明顯回調,振幅空間有限。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