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與英國宣布達成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貿易協議框架,雙方在農產品市場開放、汽車及工業品關稅減免領域邁出關鍵步伐。該協議既包含對既有貿易壁壘的結構性優化,也設置了未來談判的具體方向,預計將為兩國經貿關係注入新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貿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協議內容,英國將向美國農產品開放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預計可創造約50億美元的新出口機會。這一舉措覆蓋穀物、肉類及乳製品等關鍵品類,顯著提升美農企在英市場的滲透率。作為對等安排,美國為英國車企設定階梯式關稅機制:每年前10萬輛進口汽車適用10%的"最低基準稅率",超出部分則按25%標準徵收。這一設計既保障了美方產業利益,又為英方製造業保留競爭優勢。
協議特別關注汽車行業長期發展需求,英國汽車對美出口的整體關稅水平將從現行的27.5%降至10%,鋼鐵和鋁製品關稅更實現歸零。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設定的10萬輛配額幾乎涵蓋去年英國全年對美汽車出口量(約9.8萬輛),顯示出對產業現狀的充分考量。這種"基數保護+超額調節"的設計,在維持市場穩定的同時為未來增長預留彈性空間。
儘管雙方已敲定核心原則,但具體執行標準仍有待進一步磋商。美方強調將用數周時間完成文本細化工作,包括關稅配額的動態調整規則、原產地認證流程優化等技術性內容。這種"先框架後細則"的談判策略,既可快速釋放合作信號提振市場信心,又為後續深度對接預留協商空間。
從數據看,英國車企每年前10萬輛出口將節省約1750萬美元關稅成本(按現行27.5%稅率計算),但美國維持的10%基準稅率仍構成持續性成本壓力。經濟學家指出,協議更多體現為對既有貿易關係的"微調"而非革命性突破,其直接影響有限,更多價值在於鞏固雙方在關鍵產業的合作基礎。
結語:跨洋合作的新起點與挑戰
此次美英貿易協議既展現了後脫歐時代的經貿重構趨勢,也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利益協調的複雜性。通過市場准入互惠和關稅結構優化,兩國在農業、製造業領域實現了階段性平衡。但協議留白處同樣值得關注——從配額動態管理到產業補貼規則,這些待解議題或將決定合作框架的實際效能。未來數月的細則磋商,將考驗雙方對貿易共贏理念的踐行決心。
更多貿易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貿易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美國投資管理公司First Eagle高級副總裁Idanna Appio表示,在4月份溫和的CPI報告之後,未來幾個月美國通脹可能會回升。預計在貿易方面還會有其他舉措,可能會宣布新的關稅和協議。我們必須拭目以待,看看其中一些交易的結果如何。最近的美英貿易協議和與中國的關稅暫停表明,關稅將「大大低於」此前的預期。美聯儲似乎更願意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可能不僅僅是暫時的。
摩根史坦利稱,寄望於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對沖基金上周增加了對中國股市的看漲押注,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摩根史坦利在上周五發布的報告中稱,在看到中美可能達成貿易協議的令人鼓舞的跡象後,美國對沖基金「重新投入」了中國,買入在美股交易和在A股市場交易的股票。該銀行表示,相比之下,對沖基金減持在泰國、中國香港、印度和澳大利亞為首的大多數亞洲地區的頭寸。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