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1日
隨著技術驗證與市場布局的持續推進,某知名電動汽車企業宣布將於近期將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從奧斯汀擴展至洛杉磯和舊金山。這一舉措標誌著企業在智能出行領域的戰略縱深進一步擴大,其自主研發的FSD系統即將進入規模化運營階段。儘管行業競爭者已在部分地區實現商業化落地,但該企業的技術路線選擇與成本控制策略正引發廣泛關注。
根據計劃,首批自動駕駛計程車將在奧斯汀投入約10輛Model Y車型進行試點,若初期運行安全無事故將快速擴展至數千輛規模。該企業強調將以審慎態度逐步驗證技術可靠性,通過小範圍試運營積累數據並優化系統性能。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試點車輛將搭載最新研發的FSD Unsupervised版本,這是繼此前多代系統疊代後推出的完全無人駕駛解決方案。
與採用雷射雷達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的競爭者不同,該企業堅持推進基於攝像頭和計算機視覺的技術路徑。其負責人指出,這一選擇旨在降低硬體成本以支持大規模商業化部署,"道路系統最適配的仍是AI驅動的數字神經網絡與圖像識別技術"。數據顯示,競爭對手已在多個市場完成每周25萬次付費出行服務,而該企業正通過差異化策略尋求突破。
試點階段將採用嚴格的地理圍欄限制車輛行駛區域,並取消車內安全駕駛員配置。企業表示將建立遠程監控中心實時追蹤車隊動態,隨著系統成熟度提升逐步減少人工干預需求。這種"有限場景先行+漸進式開放"的策略,既符合當前法規要求又為技術疊代留出彈性空間。
儘管該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持續投入,其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下滑20%的數據仍引發關注。企業將此歸因於生產線改造升級,強調Model Y新版本的市場需求已顯著回升。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智能出行賽道,如何協調技術創新節奏、成本控制目標與用戶接受度將成為關鍵挑戰。
該企業的淨資產規模目前達3760億美元,其自動駕駛計程車計劃不僅關乎商業版圖拓展,更可能重塑全球交通產業格局。通過堅持純視覺方案和漸進式落地策略,這家企業正以差異化路徑與行業巨頭展開較量。隨著試點區域逐步擴大和技術驗證不斷深入,未來五年或將見證智能出行領域的新一輪變革浪潮。
總結:從奧斯汀到全美主要城市的布局推進,標誌著該企業在自動駕駛賽道進入關鍵落地階段。在技術路線選擇、成本控制策略和運營模式創新三重維度上,其發展路徑既充滿挑戰也蘊含機遇。隨著試點數據的持續積累與系統疊代加速,這場關於未來出行方式的技術博弈正走向更激烈的競爭新階段。
更多自動駕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自動駕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國泰君安研報表示,特斯拉FSD入華,鯰魚效應下智能駕駛行業發展將再加速。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開啟國產化,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產業化,帶動本土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轉型,培育了大量國產新能源汽車供應商。特斯拉FSD入華,有望複製電動車的鯰魚效應,促進國內智能駕駛行業的產業化,帶動本土智能駕駛整車廠和供應鏈。2023—2024年國內高階智駕快速放量,蓋世汽車研究院配置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NOA功能累計搭載量已經達到了94.5萬輛,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搭載量分別為70.7萬輛和23.8萬輛。FSD入華有望加速高階智駕的搭載,推動自動駕駛的產業化發展。
平安證券發布研報稱,「蘿蔔快跑」在武漢「爆單」,預示著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將加速推進。政策端上看,一方面政府發力「車路雲一體化」建設以助推相關基礎設施完善,另一方面高級別自動駕駛監管空白逐漸補齊。技術端上看,雷射雷達價格下探,以及輕量級地圖的誕生,使得「融合感知+輕地圖」成為「純視覺+端到端」普及之前可行的過渡方案。市場端上看,蘿蔔快跑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的目標釋放利好信號。Robotaxi作為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重要場景,將率先形成商業閉環,我國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有望加速推進。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近期,高級別自動駕駛迎密集催化。政策方面,國家和各地方正在有序推進立法和試點工作,其中北京經信局發布的《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為L3/L4自動駕駛運行提供了一套較為完整、清晰、可預期的制度規範,有望發揮首都示範效應。產業方面,百度蘿蔔快跑在武漢大規模鋪開,計劃年內完成千台部署,並有望於2025年進入全面盈利;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規模效應下,Robotaxi在特定區域的商業模式有望得到初步驗證。同時,無人配送車也已開啟規模化交付,頭部公司年內訂單量達數千台,多家大型快速物流公司合作採購態度積極。社會影響力方面,無人車隊的擴張帶來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國泰君安證券研報認為,蘿蔔快跑在武漢的商業模式成功有望異地複製,自動駕駛或將挑戰計程車網約車行業,投資方向主要有三個。1、掌握自動駕駛技術的網際網路公司;2、為網際網路公司代工整車及零部件或IT服務的產業鏈企業;3、自動駕駛基礎設施車路雲相關企業。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